教育女孩最重要的是教她學(xué)做人,做一個有孝心、能孝敬父母的人。儒家經(jīng)典《孝經(jīng)》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見,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起源。可以說,孝敬父母是培養(yǎng)女孩人生美德的第一課,也是最根本的一課。
作為媽媽,我們總是將女孩比喻成“貼心的小棉襖”。然而,有些現(xiàn)實情況卻令人失望甚至心酸。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家里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女兒吃,而女兒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女兒生病了,全家人都跟著忙前忙后,對她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舒服,女兒卻很少關(guān)心,等等。
女孩之所以會變成這個樣子,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我們能夠及早教給女孩“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她就會先請父母吃東西;如果我們能夠及早教給女孩“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她就會照顧生病的我們。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培養(yǎng)女孩的孝心呢?
給女孩展示如何孝敬父母
一對夫婦將老母親裝在筐里,準(zhǔn)備丟到野外。3歲的孩子看到后,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把奶奶丟了之后,不要忘了把筐拿回來,以后我還要用它丟你們呢!” 這對夫婦非常吃驚,從那以后,對老母親孝敬有加。
可見,孩子有沒有孝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影響。我們是如何對待父母的,女孩都看在了眼里,有朝一日,她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因此,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給女孩展示如何孝敬父母。
如果我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要表現(xiàn)出一份恭敬心,時刻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給父母端杯茶,盛碗飯,洗腳捶背,等等。如果我們和父母異地而居,就應(yīng)該經(jīng)常給父母打個電話,陪父母聊聊天,經(jīng)常給父母買一些需要的東西,有空的時候,帶著孩子一家人常回家看看,等等。
當(dāng)女孩看到這些,她的孝心就會在心靈深處慢慢生根、發(fā)芽,她就會從中學(xué)會如何孝敬我們。
從小事入手,培養(yǎng)女孩的孝心
我們可能聽到過六七歲的女孩天真地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給你買漂亮的衣服,把你打扮得美美的;我給你買大房子,讓你住得舒舒服服的……”
聽到這話,我們首先要肯定女孩的孝心,因為她能把媽媽時刻放在心中,知道給媽媽提供良好的物質(zhì)生活。
然后,我們要告訴女孩,孝心更要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早晚向我們問好;吃飯的時候,給我們盛飯,吃完飯收拾一下碗筷;我們下班回家,及時送上問候,倒一杯水;當(dāng)我們身體不舒服時,給我們拿藥、捶背、揉肩……
讓女孩從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她的孝心就會逐漸培養(yǎng)出來。
給女孩創(chuàng)造行孝的機會
一天,媽媽在廚房做飯,不小心被濺起的油花燙傷了,她急忙去找藥箱,正好看到9歲的女兒在看電視,她心頭一動,何不趁此機會培養(yǎng)一下她的孝心呢?
于是,媽媽走到女兒的面前,委屈地說:“你看,你看,手都被燙傷了?!?/p>
女兒看到媽媽的手,緊張地說:“疼不疼?怎么辦呢?”
“電視柜的第二個抽屜里有一個小藥箱,里面有治燙傷的藥?!?/p>
女兒急忙找藥,小心翼翼地給媽媽涂抹起來。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女兒總是關(guān)心地詢問媽媽手的情況,并按時給媽媽上藥。
我們是不是也在佩服這位媽媽的做法呢?因此,我們在女孩面前,可以適當(dāng)柔弱下來,主動給女孩創(chuàng)造行孝的機會,成全她的孝心。這樣一來,女孩就能感到孝敬父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么,女孩也就有了孝敬父母的動力。
用孝德故事啟發(fā)女孩的孝心
自古至今,中國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孝心的故事,比如,閔損蘆衣、郯子鹿乳、漢文嘗藥、蔡順分葚、王祥臥冰、孟宗哭竹等等。我們可以買一些關(guān)于孝心的圖書或光盤,如《中華德育故事》、《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禮廉故事》等,或者從網(wǎng)絡(luò)上搜集這些故事,然后講給女孩聽,從而啟發(fā)她們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