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果,后起的小國日本,打敗了龐大虛胖的清廷,震驚了中外各國。清朝這個紙老虎被戳穿了,人們徹底地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中國的國力如此孱弱,被帝國主義分子看做是分割中國這塊肥肉的大好機會。
所以,當周恩來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的祖國正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一股瓜分中國的浪潮,正席卷中國大地。
當然,開始的時候,周恩來還小,他接觸到的還只是家庭和個人的不幸,兩個母親相繼去世,失學,窮困。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才逐漸接觸到了國家興亡的喟嘆。
在周恩來的人生旅途上,他的三個母親對他的影響最大。周恩來的親生母親萬氏,精明強干,周恩來從小就耳濡目染。
他在不滿一周歲時過繼給了叔父。繼母陳氏知識豐富,會詩文書畫,教周恩來認字誦詩,從小培育了他豐富的感情。“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等詩詞,和宋朝梁紅玉在淮安抗擊金兵,西漢時淮安名將韓信乞食漂母到建立漢業(yè),震撼全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等,熏陶著他幼小的心靈。
他的乳母蔣氏,使他懂得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在他不到10歲的時候,本來已經(jīng)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墮入了清貧困苦的境地。兩個母親相繼死亡,父親為了生活而長年在外謀事,幼小的周恩來不得不去富戶叩門借債,或是送衣物進當鋪典押。國仇家難,從小教育了周恩來。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隨三堂伯周貽謙到奉天(今遼寧?。M銀川(今鐵嶺)銀崗書院讀書,半年后,轉(zhuǎn)入沈陽東關模范兩等小學堂。這一年,日本軍國主義正式吞并中國的鄰邦朝鮮。在東北當年日俄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留下過少年周恩來的足跡?!皯浖壮侥曩馍裢?,想日俄戰(zhàn)兮心酸?!币淮危iL在課堂上問大家為什么讀書時,周恩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
這一誓言,此后貫徹在他的一生中,滲透在他的各項活動中。他是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而后來自覺參加革命的。
1913年春天,周恩來身穿一件褪色的藍布長衫,來到天津,入南開學校讀書。天津舊稱天津衛(wèi),是捍衛(wèi)中國京都的門戶,1860年被迫開埠,九個帝國主義國家在這里有租界,成為一個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南開學校是一所仿照歐美方式開辦的私立學校,當時是比較先進的。他在這里上了四年學,汲取了近代教育的各方面的知識,這對他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參加發(fā)起組織敬業(yè)樂群會,編輯《敬業(yè)》、《校風》刊物,發(fā)表小說、文章;參加新劇團;當選學校演講會副會長、江浙同學會會長;參加天津各界群眾舉行的救國儲金募款大會;參加全校演說比賽;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反映出青年周恩來的憂國愛國之思。1915年,他在文章中說:“處今日神州存亡危急之秋,一發(fā)千鈞之際,東鄰同種,忽逞野心,噩耗傳來,舉國騷然,咸思一戰(zhàn),以為背城借一之舉,破釜沉舟之計?!?914年春,他在詩中說:“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他針對日本提出的亡我中國的“二十一條”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弱冠請纓,聞雞起舞,吾甚望國人之勿負是期也。”他見到窮苦人民,“則思推己及人,視天下饑如己饑,溺如己溺”。他注重鍛煉身體,要改變“東亞病夫”的面貌。就是他參加演出話劇,也是為喚醒人民,“欲重整河山,復興祖國”。
1917年夏,周恩來中學畢業(yè),籌劃去日本考官費留學。他給同學贈言說:“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边@表明了他的一貫志愿。但是,怎樣才能使中華騰飛?當時,教育救國說,實業(yè)救國說,甚至軍國主義救國說,彌漫塵上。周恩來是一個扎實、謹慎的青年,他需要認真考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