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當爸爸挺身而出時(7)

我的孩子是幸福小富翁:如何培養(yǎng)有“錢”途的孩子 作者:(韓)樸遠培


我家孩子今年8歲,每次給他零花錢,他都會統(tǒng)統(tǒng)拿去買游戲卡。請問,這種情況下,我以后還要繼續(xù)給他零花錢嗎?

可以繼續(xù)給。對他癡迷于購買游戲卡的情況,應試圖尋找糾正的方法,而不是連孩子自由支配金錢的權利都給剝奪掉。

常聽人家說,零花錢最好包括購買學生用品和書本的費用。我也是這樣做的,只是沒想到,孩子把這些錢都用在其他地方了,等需要用文具時就跟同學借。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干脆一分錢也不給他了。

跟同學借用,總不是長久之計,不過如果能一直跟同學借著用,倒也是不小的本事。這可是個很好的“借題發(fā)揮”的機會啊,當孩子零花錢使用不當時,家長可以教他如何正確使用零花錢。如果干脆一分錢也不給了,豈不是浪費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我給孩子制定了一套作息表,但他并沒有怎么遵守。我承諾,他只要按照作息表好好表現,我就增加他的零花錢。沒想到效果立竿見影,不過,我要繼續(xù)這種方法嗎?

我家孩子說要靠自己的能力給爸爸買個生日禮物,要我們在他每次看一本新書時就給他100韓元作為獎勵。我們覺得孩子挺懂事,就同意了。后來孩子還真的給爸爸買了份禮物,老公收到禮物高興得合不攏嘴。當時我覺得這事兒還真不賴,不過沒想到,現在他每次看書都要跟我們要錢。能培養(yǎng)讀書習慣倒是挺好,但是把書和金錢聯系起來總讓人覺得怪怪的。

這兩種方式必須立刻停止。雖然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但也不表示所有事情都必須與金錢掛鉤。早晨起床后疊好自己的被子、幫媽媽做點家務、整理自己的書桌,這些都是經濟活動,但很顯然是不需要什么代價的。類似按照作息表實踐或讀書的行為,都屬于這一類,根本沒必要跟金錢掛鉤,這種做法在社會上也是行不通的。家庭教育,事實上也是為了正確地進行社會生活而事先進行的教育。為了子女的未來,做爸爸的必須打破固定觀念。我們總不能讓孩子一直在經濟(特別是金錢)禁忌和偏見的歪曲環(huán)境里“干凈地”成長。不妨看看下面的對話,看自己在面對子女的類似提問時,是否也犯了類似的錯誤。如果你也像這里的爸爸一樣,那么建議你一定要立刻改正。

“爸爸,你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呢?”

“小毛孩兒,少問這些沒用的,至少送你去美國留學是肯定夠用了?!?/p>

“爸爸,為什么我家的房子比小雨家的房子小很多呢?”

“小孩子不用操心這些事,你就好好學習就行了,明白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