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綜述中,對新熱帶地區(qū)蟻Ectatomma ruidum的觀察都是必需的。這個物種所屬的族類——Ectatamini,沿用威廉·L·布朗(William L.Brown)早期的分類學版本,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猛蟻的一部分。它現(xiàn)在被提升到亞科的級別,即刺猛蟻亞科。從DNA的證據(jù)上看,刺猛蟻更接近于切葉蟻亞科——實際上這是布朗自己率先表述的觀點。不管食物源特別多產(chǎn)還是比較難取回,Ectatomma ruidum蟻都會留下化學嗅跡。嗅跡信息素來源于杜氏腺,這是螯刺器官的一個附屬腺體。在它的分泌物中,主要的信息素是全反乙酸二香葉酯,它形成了E.ruidum工蟻追隨的嗅跡。這個結(jié)果與目前其接近于切葉蟻亞科的系統(tǒng)發(fā)生學定位相一致:直到最近,刺猛蟻是除了切葉蟻之外,已知唯一使用杜氏腺分泌物施放招募嗅跡的物種,而所有的切葉蟻物種都利用螯刺器官施放來自杜氏腺、毒腺或二者共同分泌的信息素形成嗅跡(圖6—13)。
就像人們所預期的那樣,另一種迄今為止得到研究的刺猛蟻物種,即曲頰猛蟻屬(Gnamptogenys)的成員,也會釋放招募嗅跡。最近發(fā)現(xiàn),條紋曲頰猛蟻(Gnamptogenys striatula)會使用杜氏腺分泌物,分泌物經(jīng)由螯刺器官釋放出來的嗅跡信息素是4甲基香葉酯。另外,還有證據(jù)顯示,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刺猛蟻Rhytidoponera屬的成員,也會利用招募信息素,尤其是采集較大塊食物時。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足夠的數(shù)據(jù),可供我們?yōu)檎麄€螞蟻家族的嗅跡信息素腺體來繪制一幅系統(tǒng)發(fā)生趨勢草圖。在“真正”的軍蟻中,包括雙節(jié)行軍蟻(Aenictinae)、行軍蟻(Dorylinae)和游蟻(Ecitoninae),嗅跡信息素產(chǎn)生于后腸的臀腺和后臀腺,以及(至少在游蟻亞科中)位于第七腹節(jié)處的腹板腺。在原臭蟻亞科(Aneuretinae) 和臭蟻亞科 (Dolichoderinae)(它們是系統(tǒng)發(fā)生學上的姊妹類群)中,白門氏腺(Pavan··s gland),一個位于第六和第七腹片之間的腹板腺,充當了招募信息素的源泉。在大多數(shù)蟻亞科物種中,信息素來源于直腸液囊(rectal bladder)。在木蟻的弓背蟻屬的某些物種中,定向信息素來自于直腸囊(rectal sac),并且會因毒腺釋放出的蟻酸所產(chǎn)生的強烈的招募效應而增強。其他的情形如,澳大利亞鞍弓背蟻(Camponotus ephippium)有泄殖腔腺(cloacal gland),這是一個成對的泄殖腔細胞簇,位于第七腹片的底部。偵察蟻利用泄殖腔腺產(chǎn)生刺激性分泌物,引導一個包含3~12只同巢螞蟻的蟻群向目標地點進發(fā),然后還會利用直腸液囊釋放的化學標記物繼續(xù)引導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