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六 平衡關系,如魚得水
張之洞的一生都與仕途分不開,而且他在清朝最后的幾十年里幾乎經歷了所有的大事件,尤其是他在官場上的最后20年,也正是清朝發(fā)生變局的年代。然而在這關鍵的20年間,張之洞卻經歷了官場上的輝煌時刻。在此期間,他的官場之路非常坦蕩,這其中有張之洞在性格上的謹慎和嚴謹,加上他那圓滑和不可預測的城府,都使他在官場上平步青云。但更重要的一點便是他懂得在官場中平衡關系,能夠掌握權術和使用權術,并且發(fā)揮到極致,這才是他在官場上能夠如魚得水的根源。
書摘七 天道忌滿,有缺方全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如果順順利利,日子過得太舒服,就會在思想上產生麻痹,在往后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也會產生思維惰性,直接將以前的成功經驗拿來生搬硬套,長此以往,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沒有絲毫
的好處。而且,太過順利的人往往傲慢偏執(zhí),對待自己的下屬、同僚都會很不友好,這在曾國藩看來,是絕對不能忍受的。在攻破天京城之后,朝中流言四起,議論紛紛,曾國藩為了消災避禍,也為了達成自己力挽狂瀾、功成身退的人生追求,他勸說弟弟曾國荃棄官回家。
然而,曾國荃是一百個不愿意,因為曾家已有兩兄弟都死在了戰(zhàn)場上,他自己也是為了朝廷而出生入死,如今皇帝要干這卸磨殺驢的事,他怎么能服氣?曾國藩靜下心來安撫了弟弟一番,最終兩人交出了實權。雖然沒有了權力,但是這樣的生活也樂得自在,大家相安無事,也還不錯。
書摘八 冷廟燒香,意外收獲
冷廟燒香,說到底還是求得一個“意外收獲”。然而,投資給沒有人氣的冷廟,本身就是一種賭博,保不準頭天扔錢進去,第二天寺里和尚就還俗了,所以說,給冷廟燒香是存在很大風險的。所謂高回報高風險,說得俗氣一點,胡雪巖投資給王有齡,希望王有齡以后成了事可以“借力”,對這種事,賠了正常,賺了只能是一個意外。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一代商圣敏銳的眼光,只是胡雪巖這一次的做法實在太冒險,他后來不也被逐出錢莊了嗎?不過,胡雪巖這一次賭得大,運氣也足夠好,取得最終的意外收獲也在情理之中。
機會和機遇都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過,這要看你有沒有創(chuàng)造機會和機遇的心機和智慧,有沒有能抓住機會、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機會、機遇的眼光和能力。“創(chuàng)造、抓住、利用機會”高度統(tǒng)一,必獲冷廟燒香之價值。
書摘九 眼光要準,出手必狠
從古至今,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的賢人必定是擁有獨到的眼光,且能夠抓住契機。他們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結構,在最為恰當?shù)臅r機選擇出擊,而且手段疾厲,擊中要害,并且全力以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亂世出英雄,身處亂世要想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具有“眼光準,出手狠”的做事技巧。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智慧謀臣中的佼佼者,定然深知此理。
然而,除了眼光要準之外,還要做到出手狠。對待敵人就一定要使出全力,不留余地。諸葛亮與司馬懿可謂是老對頭了,冤家路窄,狹路相逢必然是你死我活。諸葛亮在上方谷一役中,對司馬懿大軍采取了火攻的策略,算是下了狠手,差一點將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逼入死地。
書摘十 假裝糊涂,贏得人心
面對官渡之戰(zhàn),曹操實際上是打贏了兩場戰(zhàn)役——一場是軍事戰(zhàn),即奇襲烏巢,打擊袁軍的后援物資補給,從而勝利;而另一場則是政治心理戰(zhàn),焚毀手下暗通袁紹的書信,這種“假糊涂”技巧一出,頓時便樹立了自己寬厚待人、體諒下屬的政治形象,手下將士們從此更是對他感恩戴德,從而穩(wěn)定了軍心,同時還贏得了河北各番郡的好感,紛紛前來投效。
從某種意義上說,曹操火燒書信,同之后的火燒赤壁、火燒連營一樣,都為三國時期天下形勢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從而為后來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做出了貢獻,可以說,曹操此種“假糊涂”的處事技巧應該算是歷史上的一個大計策。曹操對手下密謀造反裝糊涂,是不是因為他真的宰相肚里能撐船,氣量宏大、為人寬宏、不拘小節(jié)呢?當然不是!可以說,曹操火燒書信的做法大大出乎當時人們的預料,這件事并不符合他的一貫作風,不然在歷史上他也不會被一些人稱為“奸雄”了。那他為什么突然間“性格”大變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種做法完全是因為政治需要,只是一種處事技巧而已。
袁紹家事顯赫,家族在漢朝四世出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這是曹操沒辦法與之相比的,所以,要抗擊袁紹,最好的辦法就是贏得人心,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曹操的“假糊涂”技巧就是要籠絡人心。相比之下,袁紹也是糊涂的,可他的糊涂不是像曹操一樣假糊涂,而是真糊涂,他為了逃命,最后連重要的信件機密都拋下了,這正是一種對別人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恰恰反映出了他在政治上的愚蠢,自此以后誰還敢將身家性命托付于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