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4回(1)

美國演義(下冊) 作者:曹德謙


第184回 美國總統(tǒng)下原子彈 日本天皇上投降書

中國問題雖然是美國的一個難題,但對當時的形勢講,美國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戰(zhàn)勝日本。麥克阿瑟從澳大利亞反攻,雖然得手,但付出的代價奇昂,每一個無名太平洋小島,都要付出成千上萬名美國士兵的生命,因為日本皇軍的信條就是作戰(zhàn)到底,至死不屈。

杜魯門讓海陸空軍參謀長做出估計,美國攻打日本本土,要付出多大代價。杜魯門在這個問題上是很清醒的,他知道英國盟友不會在攻打日本中拿出一兵一卒。死的將全是美國兵。三軍參謀長的答復是很一致的:攻打日本,美國必須付出50萬到100萬人生命的代價。這一點上,杜魯門的哲學也是明顯的,這也是任何一個美國總統(tǒng)必然會奉行的哲學:必須使美國盡可能地少死人,而少死人的最有效辦法莫過于投原子彈。

有些事后聰明家說,美國投原子彈是為了要搶奪對日本的霸權。這種說法違反歷史事實。因為俄國人當初不愿意打日本,是美國人在那里死乞白賴地要拖俄國人下水。美國人同意把外蒙古奉送給俄國人,也無非是要俄國人下水。假如美國人怕俄國人進占日本,它可以聽任俄國中立,豈不輕松?

美國拖俄國下水,是為了少死美國兵。美國投原子彈,也是為了少死美國兵。這邏輯是前后一致的。那一位不愿幫助美國的英國將軍蒙哥馬利煞有介事地在事后評論說,原子彈沒有在日本投降中起決定作用。對蒙哥馬利這種胡話,也還有人加以夸獎,把它說成是真理,因此也就不妨明辨一番。

不怕死,不怕原子彈,這是英雄,是代表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但原子彈是否在日本投降中起決定作用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歷史事實問題。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范疇。對日本投降問題本身又要做仔細的分析。的確,日本在希特勒垮臺后已有投降之意,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這是可信的也是可證的。但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投降絕不是一般投降,而是指一種特定的投降,即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無條件投降。因此,問題的正確提法應當是:在迫使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中原子彈有沒有起決定作用?

杜魯門丟原子彈的決定是在波茨坦會議后作出的。會議決定由蘇、美、英加上蔣介石向日本做最后一次呼吁,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在日本拒絕這一項呼吁后,杜魯門就秘密下令美國軍隊在8月初的一個好天氣向日本丟原子彈,所選定的第一個目標是廣島。

1945年8月6日,太平洋蒂寧島上的美國航空隊開始執(zhí)行投彈任務。執(zhí)行小組是由三架B-29飛機組成的,組長是蒂弼茲上校。上午7時30分,這三架飛機飛到了日本,一路并無阻攔。8時15分,斯文尼少校把諢名為“幼孩”的第一顆原子彈丟入廣島。廣島共有人口25萬。原子彈爆炸后只見到一股濃煙由下上升,成了一個沖天的蘑菇形狀。按照原子科學家事前估計,這顆原子彈的威力等于 1.35 萬噸梯恩梯(TNT,三硝基甲苯的英文縮寫,俗稱黃色炸藥)炸藥。但事后科學家們對實際情況做了再估計,認為其威力肯定超過了2萬噸梯恩梯炸藥?,F(xiàn)在我們都清楚地知道那顆原子彈當場炸死了6萬人。但在當時人們是不清楚的,還以為整個廣島的人都死光了。

次日,日本外務大臣東鄉(xiāng)立即拍了一個急電給駐莫斯科大使佐藤,要求佐藤立即往見莫洛托夫,摸清蘇聯(lián)態(tài)度。佐藤回電說:莫洛托夫一回到莫斯科后,我就要求被接見。莫洛托夫已通知我,將于明天8月8日下午5時予以接見。8月8日,莫洛托夫按時接見了日本大使,莫洛托夫在接見時所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向日本大使遞交了一份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書。

美國軍方事先早已決定: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后必須立即丟第二顆,以便使日本人了解到,美國的原子彈有的是。8月9日,還是那原班人馬,再一次從蒂寧出發(fā),飛往日本上空,在長崎投了第二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的諢名叫作“胖子”,因為它的構造外型與第一顆稍有不同,是一個大肚子型的。

長崎是一個有著20萬人口的城市,爆炸的效果良好,所以日本人又一次傳出了長崎居民已死光的消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