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每個客戶,有條理地審視不同產品的利潤驅動因素—收益、毛利和成本。嘗試不同的商業(yè)模式組合,例如改變訂貨環(huán)節(jié)、銷售流程或服務間隔時間。審查定價,包括價格水平和價格機制。更改產品組合、制定替代方案亦可為改善利潤提供有價值的杠桿。牢記一點:你的利潤地圖可令你針對具體客戶和產品組合,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倡議,使公司無須仰賴于寬泛的“一刀切”政策。(此前一章中提供了范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家卡車運輸公司如何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要想了解一家成功的分銷商是如何做到了這一點,請參閱第12章。)
以4個客戶作為樣本的利潤地圖示例:
這是4個樣本客戶的利潤地圖,它是一家真實的公司利用稍作隱瞞的數據得出來的。表1展示了樣本概況,附有對每個客戶的總結。表2、表3、表4、表5展示了各個客戶的詳細情況。
這一示例展示了收益、毛利(收益–產品成本)和凈利(毛利–供應鏈和銷售成本,公司間接費用未納入其中)。此外亦展示了供應鏈成本結構的部分關鍵要素,以令你在更加細節(jié)的層面上感受利潤地圖的威力(亦可針對銷售成本結構重要元素展示類似細節(jié))。
在表1中,我們看到,4個樣本客戶的凈利潤總值為153 000美元,但各個客戶的凈利潤率卻不盡相同??蛻鬉是一個利潤率極高的大客戶;客戶B是一個稍稍贏利的小客戶;客戶C是一個稍稍虧損的中型客戶;客戶D是一個虧損率極高的大客戶。我們可迅速發(fā)現,153 000美元這一凈利潤總額既包括部分利潤率極高的業(yè)務,亦包括部分虧損率極高的業(yè)務。
表2中展示了該公司與客戶A所開展的業(yè)務的詳細分類。此處,該公司對客戶A的銷售總額可分為4個部分,分別反映所售產品的性質:象限A包括大批量低價位產品;象限B包括小批量低價位產品;象限C包括大批量高價位產品;象限D包括小批量高價位產品。(因為這項分析源自公司所有交易或訂購項數據庫,因此,很容易就能通過其他維度,如產品系列、穩(wěn)定或偶爾購買的產品,看到客戶A購買的產品。)
令人吃驚的是,即便客戶A的總體利潤率很高,凈利潤貢獻值超過了435 000美元,數據表明,其中象限A和C共提供了約1 325 000美元的凈利潤,而B和D兩個象限則呈現出約890 000美元的凈利潤虧損。好好想一想改善利潤率的巨大商機吧,即便是在一個大型、有利可圖的客戶身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利潤提升空間,這種情況十分常見。
讓我們再認真地看一下象限A(客戶A購買的低價位大批量產品)。這一象限是一個大贏家(但我敢說,即使是在這個象限中,虧錢產品的數量也絕對是令人吃驚的)。它在公司售至客戶A的產品中占比27%左右,但在毛利潤中占比約 43%,凈利潤總額中占比約217%。單個訂購項毛利高達1 144美元,而各訂購項的揀料、包裝和運輸成本可能為10~15美元左右(這項成本由毛利承擔)。庫存產生的平均毛利為1.59美元,展現出了非常高的資本回報率(這里,庫存測量值并非公司平均值,而是特別指這一具體銷售組合的庫存產品,其測量精準度為70%,利用本章所述技巧估測得出)。牢記一點,這一象限僅包括低價位產品。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這一象限的特點是,非常穩(wěn)定、可預見性較高的多套產品訂購,因此幾乎不需要安全庫存(只需“以備不時之需”的庫存)—低價位產品供應鏈成本和銷售成本較低,因而可產生大量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