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追尋幸福的好知識
——評《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
李炳青
本書來自清華大學韋正翔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課堂,由老師的課堂錄音整理而成。就在很多高校想盡辦法處理學生對這門課的厭惡和躲避的時候,韋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240多人的課容量,竟然有800多人爭相選修!我們相信,一書在手,其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告訴你她是怎么感染和吸引那些學生的。幸運的是,憑借此書,您也可以自由地走進清華大學的馬克思主義課堂——
韋老師比誰都清楚一般學生都不喜歡上這門課,要做好思想工作,就首先要讓學生接受老師的志向、品格和學識,讓學生喜歡上老師,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課堂上,她以自己的生命歷程為例,向?qū)W生講述自己是怎樣從一個世俗、虛榮,心虛的人完成了自己的心靈進化的,讓大家真正明白人為什么要追求崇高。
她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知識,一種是有用的知識,有用的知識可以把你們變成高級的工匠;還有一種知識是直逼心靈的好知識,好知識可以把你們變成有深度幸福訴求高級的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屬于后者。
她給孩子們講笑話說,父親帶著兒子去爬山,爬到山頂?shù)臅r候,父親說:你看,下面的景色多美啊!結(jié)果兒子說:下面的景色那么美,你在下面呆著不就可以了嗎?其實,假如真的在下面,是看不到這些風景的。人必須走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更美的東西。不同的人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心靈高度的差別是很大的。人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社會,但是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那些偉大的人,他們所走的路、追求的目標在普通人的眼里是很空洞的,就像馬克思在17歲的時候就立下志向,要為人類的幸福做出貢獻,在普通人看來是多么不靠譜兒?。〉@種崇高遠大的目標只有在我們的心靈進化到一定層次的時候才能夠理解。所以,作為一個人,一定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支點,也就是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與人類的共同存在相連,如果沒有這個東西,人的一生獲得的僅僅是欲望滿足以后短暫的快感,一個人在有了這樣的目標的時候,你的生命就與一種永恒的東西連在一起了,你就能享受到一種深層次的、屬人的幸福了。當她講到自己吃了學生送來的蘑菇中毒,搶救前曾對丈夫說:“如果我死了,千萬不要告訴這個學生我是怎么死的,那樣她會內(nèi)疚一輩子”的時候,課堂上的很多孩子流淚了!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往往顯現(xiàn)在生死關(guān)頭!
她講課的樣子,很像她最喜歡的顏體書法,厚重、堅定、篤實,不藏奸、不取巧、不世故。最要緊的是,她給學生提供的是一種能“融入生命的學問”,她是那樣得心應手地把自己生命中體驗過的東西用很好的比喻向孩子們描述:比如:“每個人隨時都處在矛盾中,宿舍里走了一個襪子臭的人,可能會來一個鞋臭的人;人和動物的區(qū)別是說老虎要是懂得到超市里排隊,就不會被關(guān)在籠子里了!”所有被書寫過的普遍規(guī)律,只有在與一個人的生命的全部體驗相撞時,才不是教條!而且,能把兩者結(jié)合得如此巧妙的,一定是真弄通了的人。就這樣,她把一本所有高校通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運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變成了學生能聽進去,也喜歡聽的馬克思主義了。很多學生就是通過這個課堂,第一次真正走近了馬克思,了解了他的人生、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精髓,并義無反顧地認定:這真是一門好知識!
謹以此書獻給希望走出迷茫、追求崇高信仰、獲得深度幸福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