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離(4)

寂靜之道 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放下

傳統(tǒng)上,我們把出離心解釋為厭離輪回痛苦、追求解脫安樂的心。痛苦由執(zhí)著而來,所以我們實際要遠離的是執(zhí)著,對自己和對周遭事物的執(zhí)著。

有些人借助佛教修行來治療感情的創(chuàng)傷、豐富靈修的體驗、見光見影與宇宙融合等等。我不知道佛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幫你挽回你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心,或者幫你順利地從一段感情過渡到另一段感情。我想效果不會很大,因為佛法教的是怎樣減少執(zhí)著,這恰恰是你最不能接受的,你最多只能做到不跟這個人繼續(xù)糾纏,但你做不到不再糾纏。很遺憾,許多人注定要在學佛的過程中體會失望的滋味。

面對生活的瑣碎和挫折,有時難免會厭煩得想一走了之。可厭煩歸厭煩,真狠下心來跟過去、現(xiàn)在做了斷的不多。

功名利祿、是非功過,或是感情,生活里有太多的東西,不是那么輕易就能放開。要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習氣若是那樣容易改變,這世上的人恐怕早就解脫了。大概很多人都會同意:修出離心是最讓他們感到挫敗的經歷,有時甚至比修慈悲更讓人為難。

從抓取轉向舍棄,仿佛是個重大選擇,而實際上我們別無選擇。不管愿不愿意,我們一生都在失去。青春、歡笑、淚水、成功、失敗、愛、恨、乃至整個世界,都會離我們而去。

看看現(xiàn)在的自己,仍然活著,仍然能夠感受喜悅和美好,盡管幾十年的人生已經遺失,許多自認為舍不掉的東西也都舍棄。我們深深執(zhí)著的人、事、一切狀態(tài),沒有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突然間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有什么好失去的。

如果你表面放下了,但心里還有很大的不平,處處想顯出自己的高明,那么你的厭世不過是另一種競爭手段,與解脫無關。

不要把厭煩當作出離心。有的弟子心里煩躁,跟我說要“閉關”,我不便反對,雖然心里的煩惱不可能被一扇門關在外面,但關起門來修修法也好,也許由此為緣起,心能慢慢安靜下來漸次走上修法的正軌。

別老琢磨自己是悲觀主義還是樂觀主義,這不重要。我們喜歡貼標簽,積極、消極、樂觀、悲觀,其實佛陀并沒有教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悲觀,他只是說要放下執(zhí)著。放下了執(zhí)著不等于變得消極、悲觀,相反,正是因為放不下,對某些人、某些事、自己的某種經歷太執(zhí)著,才會悲觀厭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