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張牧之這個人物形象包含了一些理念,這些理念現(xiàn)在有人解讀成是你把自己的影子投射上去。這個你澄清了,但你有沒有在他身上放一些你覺得這個人物應該有的理念?
姜文:其實我不知道我是誰。
周黎明:你是不知道你是誰,還是不知道張牧之是誰?
姜文: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不敢說我就知道我是誰。這是很困難的問題。我可以填個履歷,但是這個跟我完全沒有什么關系。那么,我不知道我是誰的時候,我按照這個寫挺難的,我不能按我想象的張牧之去寫,誰能說清楚我是誰,我不知道,我沒有那么大膽,說我清楚我是誰。
周黎明:我們不說張牧之身上有沒有你的影子。銀幕上的張牧之和原著里的張牧之是不太一樣的,原著里面的是一個非常典型、非常單純的革命者,而你影片中的張牧之很豐富,有厚度,有一篇評論用了“亦正亦邪”這個詞。你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顯然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發(fā)揮。
姜文:我剛才好像說過這個意思,就是誤讀,不是我們慣用的讀錯的意思。我這么來解釋你可能清楚點,我讀一遍我看到的是現(xiàn)在的電影,看兩遍我看到的還是現(xiàn)在的電影,看三遍還是,因為我沒有辦法讀成那個小說,或者別人認為的那部小說。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忠實原著。這不是我們的任務,也沒有必要吧,首先年代不一樣,去了北洋時代;第二,我們看完了小說,我們翻譯成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我們在這一年的討論中并沒有說這偏離遠了還是離近了,好像從來沒有的事兒,小說看完了就放那了。
危笑:反正我們沒有做過更多勾連的考慮。
周黎明:我看完這個電影之后,做了一個解讀:影片中的張牧之和黃四郎其實是一個人的兩面,這兩個人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甚至是可以互換的。
姜文:影片里曾經(jīng)有這么一段臺詞,黃四郎說,都是體面人,你一進城就讓他們站著,我讓他們跪著,我讓他們跪著是為了讓我體面,你讓他們站著是為了你的體面。這個問題我看也回答不了,我就耍了個流氓,說你有五個媽,我只有一個媽,這他媽算什么區(qū)別,他站起來就走了,把槍給他。寫的時候挺好的,但是后來剪的時候覺得多余了,既然我們沒有這個臺詞你也能有這個感受,所以這段臺詞就可以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