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有需要。有關(guān)育兒方面的書籍,包括這本在內(nèi),對孩子的需要都強調(diào)得太多,說他們需要愛,需要理解,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的呵護,需要嚴格地管教,需要保護,需要友誼等。當讀到自己該怎么做的內(nèi)容時,父母們有時會覺得身心俱疲。他們形成了這樣的印象:父母就應(yīng)該無欲無求,除了孩子以外,他們不該擁有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們就自然地感到,維護兒童利益的書籍會把所有差錯都歸罪于父母。
為了公正地對待父母,這本書要用同樣的篇幅來闡述他們的實際需要,比如他們在家里家外的煩心事,他們的疲憊,以及他們需要聽到的贊賞(哪怕是偶爾的),說他們干得不錯。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充滿了艱辛的工作:準備合適的飲食、洗衣服、換尿布、擦屎擦尿、勸架擦淚、聽孩子講難懂的故事、參加他們的游戲、看那些對成年人來講毫無趣味的書、逛動物園和博物館、應(yīng)孩子的要求指導家庭作業(yè)、在忙著做家務(wù)或者收拾庭院的時候隨時放下手里的活兒來滿足孩子急切的求助、在疲勞的晚上去參加家庭教育會議,等等。
事實就是這樣,養(yǎng)兒育女是一項漫長而艱苦的工作。它的回報不能即刻顯現(xiàn),你還常常得不到應(yīng)有的認可。然而,父母跟他們的孩子一樣都是普通人,也都很脆弱。
當然,父母們不是因為想當英雄才養(yǎng)育孩子的。他們要孩子是因為他們愛孩子。當他們想起自己小時候被父母那樣地疼愛,他們就更希望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親手撫育自己的孩子雖然很辛苦,但是看著他們成長為體面的大人,多數(shù)父母都會感到這是一生中最大的滿足。不管從哪個角度上看,培養(yǎng)孩子都是一件富有創(chuàng)造性、充滿成就感的事。跟這件事相比,世俗的物質(zhì)成就所帶來的自豪感就顯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