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廣西局勢動蕩不安。
年初,在南部和東部的北江、西江流域,那些溯江而來的流民與當?shù)厣矫癫粩喟l(fā)生械斗,到了夏天,由此便演化成了層出不窮的騷亂和此起彼伏的起義;各路起義軍落草為寇、占山為王,且相互間遙相呼應(yīng),公然與朝廷分庭割據(jù)。
道光皇帝以“瀆職無能”的罪名將廣西提督閔正鳳革職,急忙調(diào)在湖南成功鎮(zhèn)壓新寧縣李元發(fā)起義的湖南提督向榮任廣西提督,率大軍前去鎮(zhèn)壓;幾乎與此同時,朝廷中大學(xué)士潘世恩,通政使羅惇衍,尚書孫瑞珍、杜受田又力薦正因病辭職歸籍的林則徐,說兩廣之事非林則徐不行。道光皇帝也似乎對向榮不太放心,遂急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火速趕赴廣西“戡亂”。
盡管此時林則徐的病情根本沒有好轉(zhuǎn),但仍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的陪同下,于10月抱病啟程。一路上,林則徐的疝氣不時發(fā)作,以致不得不躺在一種特制的臥轎內(nèi)才能勉強趕路。林則徐本想由山路從福建取道廣東,再進入廣西,可到達潮州時就開始嚴重下痢,11月到達普寧時,實際上已病入膏肓,不得不在普寧行館暫住下來。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躺在行館床上的這位禁煙英雄,突然手指天,大喊“星、斗、南”三字后,吐出了長長一口氣,便停止了呼吸,享年六十六歲。
隨后發(fā)生的事幾乎眾所周知:向榮所率大軍與農(nóng)民起義軍一觸即潰,朝廷又不得不急命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周天爵為廣西巡撫,再率大軍前去廣西鎮(zhèn)壓,可再次一敗涂地。道光皇帝又氣又急,突發(fā)急病,最終竟不治身亡;而農(nóng)民起義相反倒越來越壯大。1851年1月,各路人馬云集金田村正式宣布總起義,一場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太平天國運動便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
堂堂大清,似乎一夜之間便陷入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于是,朝中的重臣們感慨道,如果林則徐不死于半途,或許就不會這樣了!
是的,如果林則徐不死,一切會怎樣呢?甚至一百多年后,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仍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和感嘆。
然而誰知道呢!林則徐死在了半道,一切便因此而成了懸念。
其實,林則徐的一生中,充滿著懸念——一個又一個的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