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生而完美,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或弱點。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很難被察覺。人常說,“吃一塹,長一智”?;蛟S等到你在某些方面吃了大虧,才會反求諸己,但這時恐怕為時已晚。與其扼腕長嘆,追悔莫及,不如及早發(fā)現(xiàn)自身在性情上的隱患,在問題中逐漸完善自己。另外,發(fā)現(xiàn)真正的自己,并力圖改變不良方面,更能讓我們看清世態(tài),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價值觀,去浮躁、養(yǎng)性情、明事理、曉規(guī)律,這樣人生的拼搏才會更有目標和動力。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度,眼界決定境界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自古以來,登高而歌乃遷客騷人之最愛,關于登高情境的詩詞更是不勝枚舉。然而,這首《登鸛雀樓》仍能從無數(shù)璀璨的珠玉之詞中脫穎而出,成為“五言千古絕唱”,詩中的意境更是千百年來被人們樂此不疲地提起,可見詩人王之渙確有其非凡之處。
王之渙是我國盛唐時期聲名遠揚的詩人,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三人被同稱為我國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其為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尤擅長描寫邊塞風光,所作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上в捎谏⒁輫乐?,王之渙今僅存詩6首。然而詩詞貴在質高而不在量多,正如一首《楓橋夜泊》成就了張繼一般,《登鸛雀樓》也為王之渙贏得了百世流芳的詩名。
作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一直為文人墨客所鐘愛,前去觀瞻的騷人們不勝枚舉。因此,當年以《登鸛雀樓》為題的詩也是極多,而其中王之渙的這首五絕可以說是最負盛名之作,沒有“之一”。另一首公認的同題好詩乃晚唐詩人暢當之作,其詩云:“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痹娋骋嗍謮验?,卻在韻律和抒懷感上遠遜于王詩。更重要的是,王詩在思想性上相較暢詩而言更是獨高一籌。登高,作為中國歷代文人騷客的最愛,確實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只有登高,才能看得更遠,而這正是中國士人們一直所追求的。王詩里的主旨便在于此,而暢詩中其實并未提及,這也就顯出了王詩確實是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