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quán)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jié)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說得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jié)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學會寬容才能更好地為自己鋪上一條平坦而又多姿多彩的道路。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就多一堵墻”。寬容他人也能夠讓他人幫助自己,為自己除去一些坎坷。人因為寬容而為自己消除一些煩惱,為人生增添一些色彩。對抗只能是兩敗俱傷,只有寬容才能相互發(fā)展。
能夠包容的人才能夠被包容
包容,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涵養(yǎng),它不僅產(chǎn)生和諧,也產(chǎn)生凝聚力。讓我們共同努力,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關(guān)愛尊重,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人非圣賢,孰人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當別人犯錯時,需要我們以包容的心態(tài)來審視別人的錯誤,接受別人誠懇的認錯,諒解別人的無意過失。一個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人生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這時需要你的包容來感化他,引領他走向正確的道路。學會包容才能為他人送去一縷陽光,使他人從黑暗的深淵爬出來。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謂“心如虛空”,就是放下頑強固執(zhí)的己見,解除心中的條條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真正心中萬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guī)越墻出去溜達了。
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
不一會兒,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張口結(jié)舌、驚慌失措。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父并沒有厲聲責罵他,只是以平靜的語氣說:“天涼夜深,快去多穿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