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同樣優(yōu)秀的年輕人,來到一家知名公司應聘,他們都想向一流推銷員挺進。然而,公司里應聘的人太多了,“長龍”一直排到門外面,兩位年輕人在人群中耐心地等著。兩個小時似乎特別漫長,兩個小伙子一位空著急,而另一位正在觀察人們的行動,他發(fā)現(xiàn)由于面試需要填表,然而很多人都沒帶筆,因此他就從附近購來一種廉價實用的筆來到大廳,稍提高了點價格。人們急于用筆,一會兒便把年輕人的筆搶購一空。不知不覺已近中午了,很多人紛紛敗給了時間,垂頭喪氣地走了。不放棄的人們固守陣地,而此時,很多人都餓了,那位賣筆的青年在此時瞅準了商機,因此又弄來一車便當,結果可想而知了。這一切都被公司老板看在眼里。在另一位年輕人還在坐等機遇的時候,這位年輕人已經(jīng)被公司破格錄取了。
這位年輕人利用排隊等候的時間來賺錢,說明他有經(jīng)商頭腦。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善于用腦子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遇。我們不能只羨慕別人的成績,而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我沒有想到?”
機遇像不偏不倚的天平,在機遇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機遇藏在蘋果里,藏在水蒸氣里,然而它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等著機遇來敲你的門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機遇不一定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通常小小的機遇中也大有世界,這便是正視機遇的重要性。不要因為其微不足道而不屑一顧,它也許會影響你的成功。沒有所處時代所賜予的良機,就不會有成功者的人生輝煌和事業(yè)成就。然而,面對同樣的環(huán)境,面對環(huán)境所給予的同樣機遇,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幸運兒。在得到命運垂青之前,成功者都經(jīng)過了長期艱苦的準備。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更多的青睞,就是因為他們較之常人進行了更為漫長和充分的準備。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積營養(yǎng)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生長成挺拔俊秀的棟梁之才。確實,機遇是一種稀少的機會和財富,要想得到它,必須付出相當?shù)拇鷥r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以勝任的資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長期艱苦的準備。如果機遇可以讓每個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么這種機遇便顯得沒有多大價值了。同樣,人人都知道機遇的時候,機遇也正在迅速消逝。
人們常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仡欁约鹤哌^的歷程,每個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一個人要想取得某種成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需要有良好的素質作為依托,也就是說,機遇選擇素質。對于過去的事情,我們誰也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能力,不斷磨煉自己,把握屬于自己的下一次發(fā)展機遇。
在科學史上,善于辨識和把握機遇人往往能獲得成功,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英國科學家弗萊明花了幾年時間專心研究對付葡萄球菌的辦法卻一無所獲,后來,因為偶然看到一只培養(yǎng)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長出了青綠色的霉斑,他進一步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享有“發(fā)明大王”之稱的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在研究做燈絲的材料時,試驗了上千種材料都遭遇失敗,最后偶然試用鎢而獲得成功。有的人把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的原因歸因為是一種偶然事件,這一說法是荒謬的。試想,假如費萊明不是一個細菌學專家,或者對葡萄球菌沒有經(jīng)歷數(shù)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發(fā)了霉的培養(yǎng)液隨手倒掉了,那他還能成為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者嗎?試想,如果愛迪生不是通過無數(shù)次試驗,證明上千種材料不能做燈絲,并一直傾心于此項研究,又怎能發(fā)現(xiàn)適合做燈絲的鎢呢?
歷史上的姜子牙,在盤溪垂釣了數(shù)十載,最后終于等來了文王,并且為文王所用,成為一代名臣。諸葛亮臥隆中數(shù)十載,才等來劉備“三顧茅廬”,進而輔佐劉備三分天下。試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難道僅僅是因為與文王的偶遇?孔明的出山難道只是因為劉備偶然聽到傳聞而三顧茅廬?非也,其實他們在機遇到來之前早已胸中韜略萬千,他們的頭腦早已作好把握機遇的準備。
總之,每個人都有發(fā)光的時候,都有成功的機會。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總是在那里坐等機遇,這樣機遇對他們來說只會像滿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即,即使機遇真的來到身邊,他也發(fā)現(xiàn)不了,更不用說去捕捉和利用了。所以,只有時刻做好準備,才能夠善于把握機遇。因為機會只偏愛那些有準備頭腦的人,能否抓住機遇、把握機遇、利用機遇,最為關鍵的在于人們多方面的準備。準備好你的頭腦,成功終會屬于你,只要有準備,人人都會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