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漫步】
古代的禪門,都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凡初到參學的學僧,師父都會令他們暫時將參禪的念頭放下,先到下院從事最苦最累的勞動,這在當時被稱為“磨性”,意即磨煉意志,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學工作。
所以,佛門常道:“大磨成大佛,小磨成小佛,無磨不成佛。”孟子也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背缘每嘀锌?,方為人上人。遍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沒有哪個人能輕輕松松取得突出成就。
【禪語故事】
惠能初到黃梅時,五祖弘忍禪師雖然對他甚深的造詣已頗為認可,卻仍然讓他到伙房舂米三年,由于體重不夠,惠能只得用巨石綁在腰間,才能勉強完成繁重的工作,直到機緣成熟之時,五祖才給予點化,傳之以衣缽。
這個過程必不可少,它能讓人們?nèi)コ嗟膱?zhí)著,少一點暴戾,多一點平和;少一點傲慢,多一點謙恭;少一點焦躁,多一點安然。但當這些都具備以后,實際就為自己的成功在心理方面贏得了資本,接下來就可以登堂入室,在禪學或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大展拳腳了。
【禪來禪去】
苦與樂其實并不在于外境,它們只是人們對于外在壓力的感覺,是主觀的。例如,同樣的生活境遇在不同的人看來,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有人會覺得它好,也有人會覺得它壞,這都是不能等量齊觀的,只在于個人如何去看待罷了。所以古人有句俗話說“身在苦中若不知苦苦亦樂,身在福中若不知福福亦苦”,講的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禪宗就是讓人們放下心中固有的苦樂觀念,將世間的一切都看得很美好圓滿,這樣便能放下心中的煩惱,保持永久的快樂和幸福。正如故事中的挑水禪師,即便身在乞丐群中,也不以為苦,而是心滿意足地享受著這種生活所帶來的樂趣。
盡管人生處處充滿了坎坷和磨礪,但正是這些看似坎坷的人生閱歷,構(gòu)成了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叭松鷺氛碌木手幵谟陬D挫。”如果缺乏了這種種歷練,人生豈不是流于平淡?也就失去了更多的樂趣。
其實,適當?shù)目嚯y往往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強大。科學家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栽種一些南瓜,并從它們很小的時候起,就逐漸往它們身上加放重物,并且重量逐日增加,直到它們成熟的那一天。此時的南瓜已經(jīng)變得異常堅硬,即便用刀也很難劈開。
人的成長也何嘗不是如此,如果適度的給予壓力,讓其慢慢適應(yīng),那么最終將會成為參天大樹,而不是溫室里的花卉,稍有狂風暴雨,便雨打花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