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三句話,出現(xiàn)在陳勝的演講臺詞里邊,下面仔細說一下。
在大澤鄉(xiāng)停下后,大雨連綿,仍然無法前行,這樣下去就會遲到,誤了時日。那么他們的下場將和劉邦一樣:接受鍘刀的審判。不死也會半身不遂。
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是沒有人愿意接受的——把項上人頭往鍘刀上一送,然后就像電視里面那些人行刑時,給劊子手來一句:“給我來個痛快的。”
陳勝與吳廣擔(dān)任這支隊伍的正副屯長,顯然他們是不會等死的,那么現(xiàn)在,他們必須作出選擇:革命(俗稱造反),革秦王朝的命。
革命是一件偉大的事,人們?nèi)シ磳浩?,去爭取自由。但這并不是一件好玩兒的事。這不是喊喊口號、拿根棍子舞幾下就能起作用的,這是需要一堆人往前面沖,然后后面的人踩著前面倒下的尸體,最后才可能會勝利,這就是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要這些人跟著干,是需要費一番周折的。
陳勝與吳廣合計,現(xiàn)在去漁陽是死,逃走也沒有地方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出國更是不可能的,既然都是死路一條,不如干點兒大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兩個人,他們抓住了當時的“社會問題”,他們認為:秦帝國統(tǒng)治者無道,天下共苦于秦。趙高用計殺死扶蘇,擁立二世,秦二世殘暴,不得人心。原楚將項燕是楚國的將軍,愛護士兵,對楚國功不可沒,秦滅楚后,項燕下落不明。現(xiàn)在假借為公子扶蘇討回公道的名義,打著項燕的旗號起兵,這樣既順應(yīng)天下,又得民心,大事一定能成。
想讓別人跟著干,就得讓別人看到希望,要想順應(yīng)天下,就得率正義之師,陳勝注意到了這一點。
這兩個人商議好后(注意,就是這兩個人,其他人并不知道。至少還不是知道的時候),他們開始了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