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杲在遼東這塊是比較牛的人了,但最牛的還不是他。
第一牛人應(yīng)該是當(dāng)時明朝的遼東總兵李成梁。
李成梁這個人很傳奇。
首先身世就傳奇,因為到現(xiàn)在也沒確定他是哪的人。
明史上說他祖上是朝鮮人,后來歸了明朝,在比較大的城市鐵嶺當(dāng)指揮僉事。
也有說他是蒙古人,女真人……
估計老李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一直也沒辟謠,誰愛說啥說啥,反正是地球兒人。
李成梁是將門出身,但他的前半輩子和同樣是軍隊子弟的戚繼光比,那真是天壤之別。人家戚繼光十七歲就繼承了老爹的職務(wù),當(dāng)上指揮使了。李成梁混到四十歲還在家里蹲著,倒不是他不上進,他爸爸也給他掙了世襲的職位。
但問題是當(dāng)這個官要先到北京報到,起碼讓吏部兵部的老爺見見人。怎么說人家也是為國選材,連人都沒見就派你當(dāng)軍官?你要是個小兒麻痹,打起仗來想跑都跑不了,對你本人也不負(fù)責(zé)嘛!
但李成梁去不了,原因比較雷人。
窮。
當(dāng)時李成梁他們家就在鐵嶺。我算了一下,從鐵嶺到北京,坐火車大概九個來小時,距離不到八百公里。
李成梁他家怎么說也是個中高級軍官。一千多里地的路費,就算從他20歲開始湊起,湊到40歲怎么可能還沒湊齊?
見過窮的,沒見過這么窮的!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當(dāng)時京城里的官員的心聲。
他們家窮的名聲,能從鐵嶺傳到北京。這真是窮出檔次,窮出品位了。
后來遼東的巡按御使實在看不下去了,資助了李成梁同學(xué)(在這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生員)幾兩銀子,這才順利到達北京,繼承了老爹留下來的職位,當(dāng)了鐵嶺衛(wèi)指揮僉事。
雖說過程有點曲折,但總算是有個好結(jié)果。
估計前幾十年在家沒事干,光看兵書了,李成梁是厚積薄發(fā)。
當(dāng)時明朝邊境主要是和蒙古人沖突。
大家打了快兩百年了,今天你搶我,明天我砍你。
搶完砍完,回家洗洗睡覺。誰也不能把誰徹底辦挺。
老李不一樣,在家憋到四十好幾,頭發(fā)都有白的了,好不容易有個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再不加把勁這輩子不就忽悠過去了?
蒙古人的好日子到頭兒了。
當(dāng)時遼東這一塊最囂張的蒙古部落是插漢部,老大名叫土蠻。其實人家也不叫這個,正經(jīng)官名兒叫圖們札?薩克圖汗。
土蠻這名字是明朝官員給取的,估計是嫌他本人這名字太長,過去也沒電腦,都是毛筆一筆一畫地寫,這兄弟又比較會找事,明朝官員天天寫戰(zhàn)報,實在不耐煩,干脆我給你起個名得了。
叫啥呢?
這蒙古老大比較土,又比較野蠻,就叫土蠻吧!
這個土蠻也是一猛人,李成梁沒來之前他經(jīng)常帶著一幫人到明朝這邊搞“搶劫自助游”,搶了就跑,跑了過幾天又來搶,搞得當(dāng)時的遼東總兵生不如死。
但老李一來,土蠻的幸福時光便一去不復(fù)返。
具體戰(zhàn)斗過程比較復(fù)雜,就不展開了。
簡單說吧,這位土蠻兄弟基本算是李成梁的貴人,老李從指揮僉事一路高升,一直升到遼東總兵,基本上都是靠打他。
這就讓李成梁有了一個深刻的認(rèn)識:敵人是要收拾,但不能一下全收拾了;都死干凈了,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就沒自己什么事了。
所以老李的戰(zhàn)略是又打又拉,不聽話就收拾你,但也不把你趕絕了,打服就行,適當(dāng)還得給點好處。
這個方針路線李成梁在自己的軍事生涯中是一直貫徹的。
當(dāng)時和李成梁一起守衛(wèi)大明北面邊境的還有一個人。
戚繼光。
戚繼光的戰(zhàn)略剛好和李成梁相反。
不管是誰,只要敢來我這,一律大刀加火炮,還要好處?門兒都沒有??!
鑒于老戚做事太絕,各位部落老大一合計,還是李總兵那好混,大家就都不來戚繼光這邊了,全往李成梁那邊跑。
戚繼光鎮(zhèn)守的薊鎮(zhèn)安靜了,史曰:“十?dāng)?shù)年不見烽火”。
戚繼光也安靜了。既然敵人都沒了,你戚繼光再牛也沒用。
慢慢地他就被忽視了,遺忘了。
反觀李成梁這邊,那真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年年打仗,年年立功,年年升官,威風(fēng)八面,天下聞名。
連后來清朝人修的《明史》都要拍馬屁——
“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
從個人角度來講,李成梁沒錯;從國家民族角度來講,戚繼光是對的。
這恐怕也就是戚繼光到今天仍然是正面典型,而對李成梁卻數(shù)百年爭論不休的原因。
人民群眾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當(dāng)然,這都是身后事。就眼前的情況來看,養(yǎng)寇自重這事雖說不太厚道,但考慮到形勢發(fā)展都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土蠻要好,洋蠻也罷,翻不起大浪來,所以也還是可以原諒的。
但老李同志還是疏忽了一點:他活著的時候能掌控,他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