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扎實地實踐,累得滿頭大汗,花了很多苦功夫,其實,這反而是一種惰性的表現(xiàn),可以稱得上是“勤勞的懶惰”。這種勤勞的懶惰就是跟著慣性機械的運作,懶于回過頭來自省。如果沒有自我省察,向著錯誤的目標盲目突進,南轅北轍,只是白白浪費力氣。
前輩就是“在同樣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游在前面的人”
那么,該如何進行自我省察呢?
省察有思考的意思,所以很多人認為只要認真思考就可以達到省察的目的。但實際上,單純思考并不能達到省察的目的,比省察更重要的是閱歷。所以請多多積累人生體驗,多多讀書,多多和他人交流分享,多去旅行。
沒有比親身的體驗更能讓人成長的了。尤其是在感受能力敏銳的青春時期所積累的經(jīng)驗更是一生的財富。對于省察來講,體驗也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不是會惹來非議和麻煩的行動或過分消耗時間和精力的事情,都可以盡可能多地進行體驗。所以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成大事者必然經(jīng)歷過一番人生艱難的體驗,原因也正在于此。
但人生苦短,想親身體驗一切事物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從書籍、報紙、雜志上品味各色人等的起伏人生。無論是采訪、傳記等真實記錄,還是小說式的虛構(gòu),世間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間接經(jīng)驗。你需要多讀、多聽、多看,而后再對自己進行省察。
與他人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經(jīng)驗積累途徑。特別是和那些比自己經(jīng)驗豐富或更具洞察力的人進行交流,往往能讓你從中獲得巨大的啟發(fā)。我在校園里仔細觀察過一些學生,我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十分吝嗇同他人進行交流。的確,他們也經(jīng)常進行對話,但說話的對象大多為好友或關系較近的學長。當然,同輩和熟人的交流,往往能夠從對方口中得到對自己所處困境的同情和共鳴,但大家的水平半斤八兩,都在相似的道路上彷徨,誰也不比誰更高明些,很難得到啟發(fā)以達到自我省察的目的。這時,更需要的是來自有經(jīng)驗前輩的指點和啟發(fā)。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前輩就是“在同樣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游在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