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事,就要有錢,為了盡快取得足夠的財富,黨內的理財專家也想了不少辦法。
毛澤東的同門師兄弟熊瑾玎素有黨內“財神”之稱,他主張組織一些年輕力壯的青年闖關東,到東三省去開墾荒地,辦農場積累原始資本。熊瑾玎也是徐特立的弟子,自幼喜歡讀《史記?貨殖列傳》,對商業(yè)經營方略很有興趣,十八歲時就把全部積蓄一百元買了一支叫做“匯濟股份煤業(yè)公司”的原始股票,指望能從炒股中賺到大錢,再辦自己的實業(yè)公司,賺到錢后再資助革命。大部分人對熊瑾玎搞實業(yè)掙錢的觀點表示贊許,但卻不同意他闖關東的設想,因為農業(yè)投入和產出效益比較差,周期長,見效慢。
大凡讀過馬克思《資本論》的,幾乎沒有不對辦實業(yè)賺錢感興趣的,那里面揭示了資本和利潤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利潤產生的秘密(被稱之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堪稱是革命者經濟啟蒙的教科書。
毛澤東早在湖南第一師范學習的時候,就曾在學生中作過關于剩余價值的講演,很受大家歡迎。因此革命者在戰(zhàn)友關系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重生意伙伴的關系。毛澤東與易禮容的關系即是如此,兩人在學生時期就一起罷課游行,又一起辦了長沙文化書社,兩人還在一起辦過實業(yè)——在長沙辦織布廠。
易禮容稱得上是共產黨內的一個經商好手。他自幼聰慧過人,號稱過目不忘,父親曾在湖南瀏陽厘金局(即稅務機構)當過小職員,他從小耳濡目染,經商方向無師自通。因為在辦長沙文化書社時兩人合作愉快,毛澤東在辦長沙織布廠的時候,仍然是請易禮容出面,自己負責幕后協調。
易禮容雖然有經商天賦,但他本人既不懂織布,也不懂辦廠。
毛澤東介紹他去湖北武漢,去找一個叫做林育南的人。
6
提起湖北黃岡的“林氏三雄”,在中國革命史上可是大大有名。
黃岡是湖北東部的大縣,黃岡有個林家大灣,林氏家族在當地頗有勢力。林育南就是林氏三雄中的老大。老二名叫林育英,老三名叫林育容,三人是堂兄弟,老二和老三是老大帶出來參加革命的。老二還有個名字叫張浩,老三就是林彪,這兩個人的故事,后文書自有交代。
單說老大林育南,他是武漢地區(qū)小有名氣的青年領袖。他與另一位青年領袖惲代英兩人一起,在武漢開辦過利群書社,比毛澤東、易禮容辦的長沙文化書社還早,名氣也不小,荊楚一帶的青年才俊如陳潭秋、蕭楚女、項英等,都是利群書社的座上賓。毛澤東等人辦長沙文化書社就是受了武漢利群書社的影響。
林育南與惲代英商定,利用“利群書社”的人氣和林家的染織技術,在武漢辦一個毛巾廠,取名為“利群毛巾廠”。黃岡的林氏家族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有家族織布廠,織出來的布很有特點,銷路很不錯,在武漢開有布行專賣自己生產的棉布,再開辦一家毛巾廠也不是什么難事。
毛澤東結識林育南之后,早就想把林家的織布技術引進長沙,自己也辦一個織布廠,為此在武漢還專門向林育南取過經。按照毛澤東的指點,易禮容到武漢很快找到林育南,提出要在長沙辦織布廠的事,林育南慨然相允,立即從林氏織布廠中調出織染技師和熟練工人前去幫忙。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易禮容專門購買了林氏家族的專利產品——鐵制林式織布機,租用長沙望麓園一號寧鄉(xiāng)師范學校的食堂做廠址辦起了織布廠,并請了著名書法家李劍農為織布廠題寫了廠名。李劍農曾在武漢做過大學教授,后任湖南省教育司司長,不僅書法作品很見功力,還使織布廠有了名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