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把童年還給童年(2)

我的書影漫談:李鎮(zhèn)西30年教育閱讀札記精選 作者:李鎮(zhèn)西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而我的久蓄的淚水卻再也抑制不住奪眶而出……

這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美麗人生》,也許可以被稱作是一部充滿喜劇色彩的悲劇,或者說是充滿悲劇的喜劇?;恼Q而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父親的詼諧與樂觀,小男孩的天真無邪,當然還有納粹的殘暴……這一切使不同的觀眾從這部電影中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但作為教育者,我很自然地從電影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真正的人文關(guān)懷,不,是“人性”關(guān)懷,并由此想到了教育——雖然這部影片并非教育片。

如果以我們今天一些教育者“冷靜”而“理智”的眼光看,影片中小男孩的父親無疑是在對孩子進行欺騙。但在父親看來,孩子晶瑩的眼睛不應(yīng)過早地蒙上邪惡的陰影,孩子幼小的心靈不應(yīng)該過早地承受的深重的災(zāi)難。盡可能維持孩子無瑕的精神空間,讓他對這個世界盡可能保持一份美好的期待,讓他的蹣跚起步的人生多一些美麗的浪漫——這便是身陷絕境的父親在告別世界之前獻給孩子的禮物,這就是我從他最后向孩子扮出的那張滑稽鬼臉上讀到的人情、人道和人性!

電影情節(jié)可能是虛構(gòu)的,不過幾年前我曾經(jīng)從報上看到過一則類似這部電影中情節(jié)的新聞。法國的一個幼兒園突然闖進幾個蒙面持槍歹徒,正在做游戲的年輕女教師和她的孩子們幾乎在瞬間便成了人質(zhì)。面對猝不及防的事變,文弱溫柔的女教師對孩子們說:“歡迎這幾個叔叔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于是,在歹徒的槍口下,天真的孩子們繼續(xù)歡快地游戲著,直到最后警察趕到。事后記者采訪這機智的女教師,問她當時為什么會如此鎮(zhèn)定勇敢,她回答道:“我完全談不上勇敢,當時我只有一個想法,盡我所能不讓孩子歡樂的心靈受到傷害?!?/p>

類似的情況如果出現(xiàn)在中國,我想,女教師多半會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軀護著孩子,然后仰著臉怒斥歹徒:“別傷著孩子!要殺要剮沖我來!”這種精神氣概固然感人而且壯烈,但從對孩子心靈的影響看,畢竟還是有令人遺憾的地方——當然,如果是歹徒執(zhí)意要立即殺人,則另當別論。中國人重氣節(jié),西方人重生命。兩種文化當然不好簡單地評優(yōu)論劣,但讓教育更多地符合童心和人性,這的確是我們中國的教育比較欠缺的。

當然,中小學(xué)生已經(jīng)遠遠不是幼兒,如果我們像影片中的父親那樣對待我們的學(xué)生,顯然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則是我們的教育應(yīng)該做到的。

是的,把童年還給童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