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世紀偉人:馬克思與恩格斯(5)

紅色覺醒:從鴉片戰(zhàn)爭到南湖紅船 作者:陳杰


海牙會議以后,第一國際遷到了美國。到1876年,第一國際實際上已經停止了活動,并宣告解散。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在第一國際短短十余年的歷史中,馬克思主義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傳播,團結教育了一大批工人,并培養(yǎng)了一批工人運動領袖。可以說,第一國際的活動,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發(fā)展過程中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在第一國際宣告解散大約十年以后,國際工人運動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局面。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發(fā)動了“五一”大罷工,最終發(fā)展成為美國全國性的大罷工,這也是今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由來。這次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法國、俄國、德國等國工人也紛紛舉行罷工,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19世紀80年代以來,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工人黨、英國費邊社等工人政黨和社會主義團體紛紛成立。在這種情況下,成立新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領導和團結國際工人運動就成為迫切的要求。

在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去世以后,恩格斯繼承了馬克思的事業(yè)。1889年7月14日,在法國大革命100周年紀念日之際,巴黎隆重召開了國際工人代表大會,除了恩格斯以外,還有德國的李卜克內西、倍倍爾、伯恩斯坦,法國的蓋德、拉法格,俄國的普列漢諾夫,比利時的王德威爾德等各國工人領袖也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第二國際正式成立。

雖然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在名稱上像一對孿生兄弟,但它們的組織方式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與第一國際不同,第二國際并沒有一個類似總委員會的領導機構,組織形式比較分散,參加第二國際的各國工人組織都可以自行其是,而第二國際的國際局僅僅是對各國的工人運動和工人組織給予指導。這就方便了各國工人組織依據本國的特點制定自己的方針政策。

當然,第二國際從一開始就和機會主義思潮共生。在召開第二國際成立大會的當天,以法國“可能派”為代表的一批主張和平斗爭的工人組織也在巴黎召開會議,與第二國際分庭抗禮。

而第二國際成立以后,又有許多人提出走合法斗爭路線,希望能通過議會選舉、和平示威等方式獲得社會主義的勝利,而放棄社會主義革命。恩格斯針鋒相對地指出了這些思潮的錯誤性。在恩格斯于1895年8月5日去世以后,第二國際中以伯恩斯坦為代表的一批修正主義者趁機跳到了前臺,大肆活動。

“修正主義”這個詞語正是伯恩斯坦本人的創(chuàng)造,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必須進行“修正”。如何“修正”呢?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觀點,認為主要通過議會選舉,在議會占領多數席位,就可以獲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就能使資本主義一點點過渡到社會主義。同時,他還反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靶拚髁x”思潮的出現,使第二國際發(fā)生了分裂,李卜克內西、倍倍爾等左派堅決擁護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伯恩斯坦等社會民主黨右派則背離馬克思主義,也吸引了一批工人追隨者。另外,還有考茨基等中間派分子。

1899年,法國社會黨人米勒蘭偷偷拜訪了即將組閣的皮埃爾·瓦爾德克盧梭,在內閣中謀得了工商業(yè)部長的職位。一個社會主義者和鎮(zhèn)壓巴黎公社的劊子手加里費將軍(時任軍事部長)坐到了一起,頓時在法國社會主義者中引起了大爭論。米勒蘭堅持認為自己入閣是實現社會主義的“第一步”,蓋德等人則對其行為進行激烈的批評。最后,爭論鬧到了第二國際,伯恩斯坦等右派分子也支持米勒蘭。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中間派則出來打圓場,提出了一個“橡皮決議案”,建議第二國際對此事不發(fā)表意見。

但是,第二國際的沉默并沒能挽回局勢。米勒蘭入閣以后根本沒對社會主義有任何裨益,第二國際也完全分裂。到1914年,第二國際中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投票支持德國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從根本上背叛了社會主義的原則,第二國際名存實亡。

第一國際、第二國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初“體驗”,它們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世界政治舞臺,使越來越多國家的工人階級開始接受科學理論的指導,因而注定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