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強弩之末:三征高句麗(3)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2 作者:方俞


隋煬帝三次遠征,每一次的情況都不相同:第一次,百萬隋軍衣甲鮮明陣容齊整一絲不茍,像是盛大的閱兵儀式,吃敗仗不足為奇;第二次,隋軍和天下壯士同仇敵愾,是為雪恥而來,仗打得異常慘烈悲壯,讓高句麗人見識了隋軍的真正實力,只是功虧一簣,最為可惜;第三次,幾乎所有的軍隊和民夫都是強征而來,大軍每前進一步,路旁就會留下幾具尸體,逃亡之人更是不計其數,很多官員士民甚至不惜故意犯法,用坐牢來逃避遠征。

由于士氣低落、逃亡不斷,遠征軍足足走了三個月才進抵遼水。實際上,這一仗,不論是隋朝還是高句麗,都是強撐氣力,勉強一戰(zhàn):隋朝自不必多說,里里外外亂成一鍋粥,就算打了勝仗也未必能把國內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叛軍給平定下去。

高句麗也很虛弱,別看高句麗一勝一平,看起來保持不敗,實際上他們付出的代價一點都不比隋朝小。為了應付戰(zhàn)爭,高句麗幾乎是舉國為兵,只要是男的,只要能拿得動武器的,統(tǒng)統(tǒng)被趕上了戰(zhàn)場。男人可是一家一國的主要勞動力,沒有男人,大部分田地就荒蕪了,田地荒蕪,國家就收不上糧食,沒有糧食,軍糧供給就會發(fā)生困難。堅壁清野的策略雖然讓隋軍無法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占不到半點便宜,可連續(xù)三年的戰(zhàn)爭,也讓高句麗百姓流離失所、壯丁損耗殆盡,從遼河流域到平壤之間的廣大區(qū)域成了不毛之地,整個高句麗陷入了嚴重的饑荒之中,再也折騰不起了。

打仗,拼的就是家底。隋朝再亂,瘦死的駱駝也要比馬大。因此,從戰(zhàn)術上看,只要隋軍咬牙死戰(zhàn),并非沒有一舉攻滅高句麗的可能。可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政治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益?,F(xiàn)在的高句麗,赤地千里,滿目瘡痍,隋軍即使獲勝,也只是接管了一個大大的爛攤子,非但不能獲得半點實質性的好處(跟表面上的好處是不同的,楊廣的西域政策,就是典型的打腫臉充胖子),還要分兵留守,這又會成為國家的巨大負擔。因此,從戰(zhàn)略角度看,這場戰(zhàn)爭已經失去了攻城略地、搶奪人口的直接意義,雙方都只是在爭一口氣,最后一口氣。

夢斷遼東

為了爭這口氣,楊廣就像一個殺紅了眼的賭徒,押上了全部家底。就在陸上隋軍主力慢吞吞向遼東推進的時候,大將來護兒統(tǒng)領的水軍已經先行一步渡海在遼東半島登陸,攻占了高句麗在遼東半島的重要戰(zhàn)略據點卑沙城(又名畢奢城,位于今大連金州區(qū)大黑山上)。

卑沙城是高句麗在遼東半島南部的政治、軍事中心。看到這里,就會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前兩次出兵,來護兒都是從登萊沿海出發(fā),直接在朝鮮半島西部登陸;這次卻要繞個彎,先在遼東半島登陸呢?

在之前的講述中,我們關注的重點一直在遼東、遼西、朝鮮半島,卻很少提到地處渤海與朝鮮半島之間、海陸位置十分重要的遼東半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