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2)

大秦帝國(全新修訂版) 作者:孫皓暉


龐涓在地上深深一躬:“啟稟我王,為臣當恪守禮制,伴駕而行?!?/p>

“也好。”魏惠王一揮手,“車駕起行,會見諸君?!?/p>

龐涓跳上自己的軺車,緊隨魏惠王的青銅王車之后,向行轅區(qū)浩浩而來。

魏惠王在高車上瞭望,已遙遙可見行轅區(qū)外飄揚飛動的各色大纛旗,看來五國君主確實是在行轅外恭敬地迎候。戰(zhàn)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各大戰(zhàn)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jù)而定的。講究的依據(jù)就是該國的天賦國命。陰陽家認為,任何一個王朝和邦國,都有一種上天賦予的德性,這種德性用五行來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這個國家與王朝的為政特點,必須或必然與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顏色即國色,也必須與它的德性相符合。唯其如此,這個國家才能在上天佑護下安穩(wěn)順暢地運行。黃帝政權(quán)是土德,就崇尚黃色,旗幟服飾皆為土黃。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為金德,其興起時有白銀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為火德,先祖得赤烏之符,自然便崇尚紅色。當時天下對這種五德循環(huán)說無不認可,立政立國之初,便已經(jīng)確定了自己的國命德性。七大國更是無一例外。魏國從晉國而出,自認承繼了晉國正統(tǒng),而晉國是王族諸侯,當然是周之火德,魏國便承繼火德,旗幟服飾皆尚紅色。韓國也出于晉國,但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獨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幟服飾皆為綠色。趙國亦出于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齊國較為微妙,論發(fā)端的姜齊,并非周室的王族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諸侯,尚沒有自立國命的僭越行為,所以姜齊仍然以天子德性為德性,旗幟服飾皆為紅色。即或稱霸天下的齊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紅色。但到了田齊時代,戰(zhàn)國爭雄,齊國既不能沒有自己的天賦德性,又不能從傳承的意義上接受火德,于是齊國推演出“火德為主,金德為輔,金煉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幟服飾變成了紫色。其中唯有楚國是蠻夷自立而后被冊封,很長時間里楚國是旗有五色而服飾皆雜,中原諸侯嘲笑楚國是“亂穿亂戴亂德性”。進入戰(zhàn)國,楚國便推演出“炎帝后裔,與黃帝同德”的土德,旗幟服飾變成了一色土黃。不過最為特殊的還是燕國。論本體,燕國是正宗的王族諸侯,承繼火德順理成章天下沒有非議。然燕國久處幽燕六百年,對周室王族不斷衰敗的歷史刻骨銘心,獨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國公族認為,先祖的火德已經(jīng)衰敗,作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國若承繼火德,這把火必然熄滅,要興盛,須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臨北海,天賦水德”,確定了燕國的水德。燕國之水是煙波浩淼的藍色大海,于是燕國的旗幟服飾就選定了藍色。在七大戰(zhàn)國中,唯有秦國沒有確定宣示自己的國命德性,但卻是舉國尚黑,令列國百般嘲笑,說秦國蠻荒之地不懂王化。秦國卻是不理不睬,依舊黑色不改,在各國眼里成了一個乖戾怪誕充滿神秘的西部邦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