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是以紅酒和蝸牛聞名的法國大區(qū),格扎維埃是這個地區(qū)普薩耶(Puisaye)的文化傳播負責人。我毫不客氣地告訴他這一周的行程要安排地滿滿的,旅行是為了娛樂休閑,但同時我也希望是文化和知識之旅。
第一天我們參觀了圖西市(Toucy),學法語的人都知道,拉魯斯大字典的創(chuàng)始人皮埃
爾?拉魯斯(Pierre Larousse)就是在這個小城誕生的,現(xiàn)在拉魯斯的故居已經(jīng)成了飯店。天灰蒙蒙的,上午下了雨。勃艮第是內(nèi)陸氣候,近年來冬天經(jīng)常下雨,夏天炎熱。去了圖西的市公園,已經(jīng)是12月末了,但草都綠著,湖里還有野鴨、天鵝游來游去。
在這個地區(qū), 人與自然非常親近,隨處是綠地。下午去了圣皮埃爾教堂(Eglise Saint-Pierre),格扎維埃說這是哥特式建筑,但混有羅馬風格。因為是假期,教堂內(nèi)空無一人,但許愿燭都點著,神圣的安靜。
晚上格扎維埃請他的太極拳友阿蘭(Alain)來家里吃飯,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做晚餐式冷盤(Apéritif dinatoire)。原來不是正式的圍坐在周邊一道道上菜吃飯,而是有點像冷餐自助,包括酒和冷盤。最常用的酒是香檳,也有紅葡萄酒。冷盤一般包括新鮮蔬菜配醬(醬一般是用鮮奶油和其他原料調(diào)制而成)和肉腸兩大類,聊天為主,吃東西為輔。菜很簡單,但杯盤裝飾得很漂亮。比如這次,薄薄的冷餐豬肉火腿就被妮可爾卷成玫瑰花的形狀,她還把烹調(diào)用的李子用肥瘦相間的肉包起來,放在爐子里烤好后用牙簽扎成卷,裝盤時很精致漂亮??腿艘话?點半至8點到家,11點左右離開,一聊就是3個小時。阿蘭對太極拳超級精通。他說法國這邊的太極拳目前大多是“北京式”(La Forme de Beijing),一共24招。我告訴他這是最基本的,是經(jīng)過偉大領袖毛主席改良后的拳法,既保留了傳統(tǒng)拳法的精髓又簡單易學,強身健體,是我們大學生體育課的必考項目。
客人走后,談興未盡。在客廳里烤著火爐,喝著卡勒瓦多斯(Calvados),一種諾曼底特產(chǎn)蘋果酒,口感和國內(nèi)白酒有點像,喉嚨辣辣的。這種酒精度高的酒是用做消化酒來喝的。和格扎維埃談文化,說起中國鋼琴家朗朗,他說中國人彈鋼琴是“抄襲”西方藝術,因為鋼琴藝術原本在中國并不存在,是中國人模仿西方人;我雖然因為酒精的緣故有些暈,但還是敏銳地感覺到這個詞的貶義,反駁說你們練習太極拳還是抄襲我們的呢。爭執(zhí)過后我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我們過圣誕節(jié)可以說是“模仿”西方,可以說是“抄襲”,但是我們彈鋼琴不能說是“抄襲”,也不能說是“模仿”(imiter),因為藝術是無國界的,不是某個國家某個民族的專屬品,是全人類的。只要是美的東西,我們都有權力去學習,吸收,創(chuàng)造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