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節(jié):毛澤東作好了去與蘇聯(lián)接近的地方求生存的準備(1)

浴血榮光 作者:金一南


13【毛澤東作好了去與蘇聯(lián)接近的地方求生存的準備】

1935年6月是張國燾人生的頂峰,張國燾在香港寫回憶錄,把一、四方面軍會合的場面記得非常清楚。

當年,張國燾騎一匹白色駿馬,在10余位警衛(wèi)的簇擁之下,飛馳兩河口。

當年,毛澤東率領政治局全體委員走出三里路,立于蒙蒙細雨中恭候他。

毛澤東同志什么時候出門歡迎過黨內(nèi)同志?為數(shù)甚少。毛澤東這一次之所以這么做,充分考慮到了張主席的地位。張主席在中共中央高層長期任職,能力、威望和實力都非常強。

會師的場面對張國燾沒有震動嗎?張國燾震動很大,當時很感動。

張國燾在回憶錄里寫道,他騎馬過來,看見政治局諸位委員站在雨中恭候他。張國燾翻身下馬,沖上前去和眾位委員一一緊緊擁抱。當然,激動之余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一方面軍怎么搞成了這樣,人數(shù)怎么這么少?

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在四川松崗卓木碉召開高級干部會議,宣布另立"臨時中央"、"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自封為"主席",并通過了"組織決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并下令通緝。楊尚昆、葉劍英應免職查辦"。"撤銷"、"開除"、"通緝"、"查辦",張國燾的自信和氣焰由此可見一斑了。

毛澤東講張國燾是實力派。一、四方面軍的分裂,表面看是因為戰(zhàn)略方針的問題,到底是北上,還是南下,實際則是張國燾的作用。張國燾要求在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革軍委都體現(xiàn)實力,中央紅軍指揮也應該體現(xiàn)實力。張國燾最終被他手中所掌握的實力害了。

一、四方面軍分裂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最嚴重的事件。

張國燾率領四方面軍南下,走向失敗,走向黑暗。

毛澤東率領一方面軍一路北上,走向勝利,走向光明。

現(xiàn)在看是這樣,可在當時歷史場景中,這是何其艱難的一步。

張國燾率領83 000余紅軍南下。

毛澤東僅率領7000紅軍北上,這是中央紅軍當時最為嚴重的局面。

毛澤東率領7000紅軍北上,在北上途中,1935年9月,召開俄界會議,會議對當時的形勢作了最嚴重的估計,7000人能搞多大的局面呢?毛澤東在俄界會議作出了被敵人打散的最壞設想,到與蘇聯(lián)接近的地方求生存。毛澤東當時甚至作了隊伍一旦被打散就去做白區(qū)地下工作的準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