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幼年期 Infantia(前100—前 94年,愷撒誕生至 6歲)(1)

羅馬人的故事4:愷撒時代(上) 作者:(日)鹽野七生


生于何地,長于何地

羅馬廣場南側(cè)的帕拉蒂尼山,已被建筑物遮蓋而無法確切找尋當(dāng)日的痕跡。 2000年后的今天,只能隱約看出最初羅馬七座山丘的位置。

以古羅馬的心臟羅馬廣場為中心,西側(cè)是卡匹托爾山,由北向東依次為奎里爾諾山、維彌納山、埃斯奎里山、西里歐山四個山丘,帕拉蒂尼山隔著大競技場與阿文庭山遙遙相望,它們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羅馬七丘”。環(huán)繞著七座山丘的城墻,是羅馬第六任國王塞爾維烏斯 ?圖里烏斯在公元前 6世紀興建的,這座塞爾維烏斯城墻在愷撒時代依然矗立。

塞爾維烏斯城墻之內(nèi)被羅馬人視為首都,從面積上來講,大致和東京大手町、丸之內(nèi)、霞之關(guān)以及永田町合在一起的大小相當(dāng)。

七座山丘中,卡匹托爾山最高,但也不過海拔 50米,面積較其他六座小,建國之初它即作為眾神居住之所。由于眾神的恩惠,人們得以在其余六座山丘上生活。

嚴格來說,羅馬的七座山丘并非各自獨立,丘底的山谷也無狹隘險峻之感。低矮的丘陵彼此相連,將地勢高處作為住宅用地,中間地帶用來排水并建成公共區(qū)域,這實際上已成為人們非常自然的選擇。臺伯河沿岸則得以建造碼頭及市場,羅馬公共會場及其四周的大競技場也誕生了。羅馬人有著多神信仰,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神殿,卡匹托爾山無法完全容納這些神殿。希臘人將供奉眾神的神殿建于高處,羅馬人則喜歡將神殿建于低地,并理所當(dāng)然地把它視為公共建筑的一種。山上供奉著眾神,人們要登上約 20層樓高的階梯才能進入神殿。

總體而言,羅馬市中心除卡匹托爾山外,地勢高處多為私人用地,而地勢低處則為公共場所,但在六座山丘當(dāng)中,地理位置最優(yōu)的無疑就是羅馬建國者羅穆路斯最初居住的帕拉蒂尼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