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必然,還是巧合,總歸是韓非子的書被秦王嬴政看到了。
據(jù)《史記》記載:嬴政看到的韓非子的文章,正是《孤憤》、《五蠹》兩篇。從基本內(nèi)容上說,《孤憤》一篇,是對變法過程艱難酷烈所進行的論述,是對法家人士的悲劇命運所作的深刻反思。《五蠹》一篇,則是對危及國家的五種人群所作出的概括與分析。這兩個方面,都是尊奉法家理念的秦國所長期關(guān)注的基本問題。
所以,年輕的秦王在讀到如此兩篇文章的時候,對作者激賞有加,拍案感嘆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知道了,便對秦王介紹說,“此,韓非所著之書也!”年輕的秦王由此得知,韓非子這個法家大才竟然就在距離最近的韓國。于是,這位秦王采用了強勢索才的方式--發(fā)兵攻韓,逼韓國送韓非入秦。
可是,秦國大軍還沒有開出,韓國就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原來,駭恐之極的韓王安這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韓非竟然還有如此之大的名頭,如此之大的用場。于是,這個醉心權(quán)謀政治的韓國君主,立即緊急召見了韓非。在一場極其秘密的計議之后,韓王很快作出決定:任命韓非為韓國特使,進入秦國“用間”,推行弱秦存韓計?!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對這一事實的記載,是一句話:“韓王思之,與韓非謀弱秦?!?/p>
請注意,這是韓非命運的第四個轉(zhuǎn)折--變身“間人”,離韓入秦。
(2)韓非入秦之后的“間人”活動
韓非入秦的時間,是公元前233 年,秦王政十四年,親政的第六年。
這時的秦國,鄭國渠雖然已經(jīng)建成,但仍然處在大舉盤整的重新振興時期。這時的秦王嬴政,只有27 歲,對韓非入秦顯然抱有極大的希望與寄托。這種寄托,至少包含著三個方面的期待:一則,期待與韓非共同謀劃秦國的振興道路;二則,期待與韓非共同謀劃秦統(tǒng)一中國的應(yīng)有戰(zhàn)略;三則,期待韓非成為秦國廟堂的棟梁重臣,為即將起步的統(tǒng)一大業(yè)同心奮爭。也就是說,秦王嬴政的“得見此人,雖死不恨”的感喟,絕非是對私人情誼的期待,而是一種基于國家使命的功業(yè)期待??墒牵n非入秦后的基本作為,距離秦王嬴政的期待,卻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