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輯 求學之路(1)

我的教育心路:李鎮(zhèn)西成長足跡述略 作者:李鎮(zhèn)西


第二輯 求學之路

農(nóng)場記憶

前不久,我回樂山參加了知青聚會。

比起老三屆,我們這批知青實在算不上什么“吃苦”——1976年下鄉(xiāng),不久便返城,在鄉(xiāng)下呆得最長的知青,也不過兩三年。而且我們并不是在生產(chǎn)隊,是集中在公社農(nóng)場。雖然是知青,但三十來個知青在一起,集體生活讓我們多少還有點學校住校生活的味道,只不過每天不是上課而是勞動。我算非常幸運,下鄉(xiāng)的第二年便遇到恢復高考,我總共在鄉(xiāng)下待了一年多。但就是這一年多,也給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所以,我非常樂意參加這次聚會,因為這是大家闊別近30年后的第一次聚會。

這次聚會是由我提議然后由黃俊強策劃并一手組織的,地點是岷江上一條船上。所謂“船”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船,而是黃俊強的魚火鍋店。那天我從成都驅(qū)車趕回樂山,直接來到江邊,我把車停在岸邊的時候,船上的朋友們已經(jīng)在招呼我了,雖然看不清他們,但聽到他們熱烈的聲音,我還是模擬領(lǐng)袖的手勢和口氣,給他們致意:“同志們好!”

到了船上,看到了親切又陌生,或者說叫“似曾相識”的面孔——除了黃俊強,其他的知青朋友畢竟已經(jīng)30年沒有見過了。他們要我一一認認都是哪些人。我努力在大腦中搜索有關(guān)信息并同眼前的一張張面孔對照,然后試著說出名字:“冬妹兒——王秋生!”大家驚叫起來:“居然還曉得冬妹兒!”我繼續(xù)認:“宋長明、魏群、涂正、楊小蓮、彭桂容、余洪良、譚金慧——哈哈,你那時還寫什么《十六字令三首》!”他們都驚訝我的記性好,同時不理解我說的《十六字令三首》,我說:“那時候辦墻報,她喜歡模仿毛澤東詩詞寫《十六字令三首》?!?/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