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作為動作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袁和平、程小東、元奎、洪金寶、董瑋、林迪安等,導演有李安、張藝謀、何平、陳凱歌、馮小剛、周星馳、唐季禮、于仁泰、陳可辛、吳宇森、陳嘉上、葉偉信等,代表影片有《黑客帝國》、《臥虎藏龍》、《英雄》、《天地英雄》、《無極》、《功夫》、《夜宴》、《神話》、《霍元甲》、《投名狀》、《赤壁》、《畫皮》、《奪標》、《葉問》等。
這一階段武俠大片的動作場面主要傾向于宏大和唯美,而動作導演隊伍也呈現出風格化和多元化的發(fā)展格局。
動作導演地位走高、內涵趨深
進入21世紀以來,以好萊塢各廠為代表的歐美電影公司從武俠動作片這一華語電影重要類型片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人才資源方面進行了大量借鑒,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動作類型片的發(fā)展面貌。因此,在當代電影制作領域,動作導演的地位得到空前強化和突出。與此同時,當代中國社會后現代文化“感官化”、“平面化”的審美特征,又促使動作場面進一步走向形式上的唯美主義。然而,隨著動作電影創(chuàng)作理念的不斷革新和觀眾審美需求的不斷提升,動作導演的藝術內涵也得到不斷深化和拓展。
1. 動作導演成為一部動作電影贏得市場的核心力量,并逐漸成為電影制作的常設職位
從中國電影發(fā)展歷程來看,武俠動作電影曾經引領數次電影市場熱潮,而作為其核心人物,動作導演功不可沒。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動作電影日漸繁榮,由外向內的動作電影熱將動作導演推至前臺。一時間,沉寂多年的眾多香港動作導演集體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先前已有名氣的袁和平、程小東、元奎成為“大腕”,后來的元彬、董瑋、馬玉成、林迪安、羅禮賢、趙箭等也逐漸被人們熟知。
在當代國際化傳播背景下,一部動作電影即使故事再好,如果沒有精彩的動作場面,也很難立足,更遑論獲得國際傳播的機會。反過來,一部故事一般、情節(jié)平平的動作片,如果有了出色的動作場面,那它仍舊具有不小的票房潛力。影片《蜀山傳》、《天脈傳奇》、《燕尾服》均擁有魔幻的故事和離奇的情節(jié),卻因動作設計的嚴重失真而落下不良口碑。相反,2006年的動作片《龍虎門》自公映起就被媒體評為“武戲滿分,文戲零分”,可上映兩周僅內地票房就高達4600萬元人民幣。這一點在影片《英雄》、《十面埋伏》中也有一定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