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認真的人,但在寫這本書時,我是認真的。
二〇一〇年八月,書稿就寫好了,完全可以交給出版社,拍拍屁股輕松去。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把書稿鎖進抽屜里,讓它冷卻了三個月。其實,是讓自己興奮的心情平靜下來,看看還有什么可以修改。這樣做,真的是想把這本書寫得更好一些。
好的圖書,是讓白紙附上靈魂,它是一代人留給下一代人的精神遺產(chǎn),有著不可替代的傳世功能。
這點,我懂。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初,我一個人帶著打印好的書稿來到了離廣州市一百多公里的從化溪頭村,住在農(nóng)民的家里,靜靜地修改。我希望這本寫于世俗中的文字,在隔世的環(huán)境里能脫去媚俗,在山清水秀的鄉(xiāng)村,多吸收一些大自然的靈氣,干干凈凈、清清新新地擺在讀者的面前。讓讀者在寧靜、恬淡的閱讀中,獲得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勇氣。
為寫這本書,我在城中的斗室,已經(jīng)“上班”了整整六年,煙霧把雪白的墻熏得昏黑,像間舊廚房。我這樣做,不能說一點野心都沒有。
我希望把自己看到這個世界的種種世相和瞬間的奇思異想記錄下來,以生命的坦誠和良知寫成文字。哪怕現(xiàn)在沒有人讀,留給一百年后的中國也好。
我非常清醒,自己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和所有的人一樣,接受傳統(tǒng)的教育,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即使想站得更高,也始終是一條帶著泥味的魚,離不開“池塘”里的水。
局限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