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如此,楊度的縱橫之才何時有用武之地?回想十年之前,自己被王老師許為神童;而今十年過去了,修名不立,天下事又不可為,心中不免煩憂。
商量舊學,迎接新知時局一變再變。這年的冬天,在國內(nèi)外各種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重新啟動新政。 1901年 1月 29日,慈禧太后發(fā)布了一個變法上諭,說: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jīng),無一成不變之治法。立國的根本精神萬古不變,儒家的綱常名教萬世不易,但具體的法令、制 度、政策還是可以調(diào)整的。號召王公大臣對哪些該改各抒己見。
隨后,清廷陸續(xù)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當朝廷與洋人議和、實施新政的消息傳到湘潭之時,王闿運半信半疑、不以為然,楊度則信以為真。
清末新政的舉措之中,有一項是興新學。新學是相對于舊學而言的,舊學是中國傳統(tǒng)的學問,新學是借鑒了西方文明所形成的新式學問,所以,新學在一定程度上與西學是同義詞。同樣,中國本身固有的學問被簡稱為“中學”,西方學術(shù)被簡稱為“西學”,二者也是相對應的。楊度在 1898年北上京師應試時,就接觸到了新學,并且頗有興趣??荚嚶涞诤蟮侥详栨?zhèn)總兵署探望伯父時,又見識了現(xiàn)代化的設(shè)備,開闊了眼界,買了些洋務書。 1900年冬天,為避戰(zhàn)亂,楊度的伯母攜堂弟楊敞等人從天津返鄉(xiāng)居住。楊度在指導楊敞學習中國傳統(tǒng)學問的同時,也跟著堂弟學英文字母、學算術(shù)。西學,在古老的經(jīng)術(shù)之外,又為楊度打開了另一扇窗,楊度開始挑戰(zhàn)老師的學說。
光緒二十七年( 1901)正月,楊度又一次與王先生談文論史。
他對詩的入微見解,頗得先生贊賞;而所謂 “夷人為能為害”的說法,卻遭到老師的批評,后者認為楊度“為時俗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