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宋香爐源流(27)

香識(shí) 作者:揚(yáng)之水


91 《邛窯古陶瓷研究》,頁263。

9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啟封中原文明——二十世紀(jì)河南考古大發(fā)現(xiàn)》,頁249,河南人民出版社二○○二年。

93 《大正藏》,第四十五卷,頁801。

94 《宋代耀州窯址》,頁327,彩版一○:1。

95 《鑑山主以天圣宣賜行道者五百金裝羅漢青甆香爐為示復(fù)用韻》,《全宋詩》,冊(cè)四九,頁30497。

96 《福建博物院文物珍品》,圖六五。按圖版說明作“影青釉蓮花尊”。

97 《全宋詩》,冊(cè)一七,頁11533。

98 《全宋詩》,冊(cè)四一,頁26018。

99 《全宋詩》,冊(cè)六五,頁41017。又宋鄭剛中《焚香》句云“五月黃梅爛,書潤幽齋濕。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粒。覆火紙灰深,古鼎孤煙立。翛然便假寐,萬慮無相及”(《全宋詩》,冊(cè)三○,頁19120);葉茵《偶成》句云“世事如今不可知,相逢茶罷且吟詩。無風(fēng)古鼎香煙直,未午空庭樹影遲”(《全宋詩》,冊(cè)六一,頁38228),皆詠其事。

100 器形小,是汝窯產(chǎn)品的特色之一。而御用汝窯的燒造工藝則首先表現(xiàn)在窯爐、窯具和模具的變化。初期的窯爐基本沿用民窯的馬蹄形,此際每窯可裝器三十件左右,至御用汝窯的鼎盛期,原來的馬蹄形大窯爐改為橢圓形小窯爐,每窯只能裝燒與二十厘米左右的匣缽配套的器物十件(郭木森《淺談汝窯、官窯與汝州張公巷窯》,頁9,《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七輯,紫禁城出版社二○○一年)。汝窯各類器物高度因多在十幾厘米至二十三厘米之間,而很少有大件。南宋官窯青瓷和龍泉窯青瓷也以制作精致靈巧的小型器件為主,此則由其薄胎厚釉的工藝特色所決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