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些材料,是我祖爺爺回大陸后,在我祖奶奶去世之后,斷斷續(xù)續(xù)寫的,我權且稱它為回憶錄。這是我祖爺爺臨終時,偷偷交給我姑奶奶保存的。因為這次我要寫家族歷史,我姑奶奶就把我祖爺爺寫的這些回憶的文章交給我,希望能派上用場。到臺灣經過一番整編,我被編進了正規(guī)部隊,在臺灣的部隊一待就是十幾年,出來時正值壯年的我,退役時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這十幾年在兵營里就是混了個一日三餐,什么積蓄也沒有,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找工廠打工,人家嫌我年紀太大,手腳不利索,不肯要我。想做個小生意又沒有本錢,從部隊里出來,我?guī)缀跻髀浣诸^了。這時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我進了天主教堂當工友,每天擦擦洗洗、掃掃院子,干一些清潔的活兒,這樣我才總算有了棲身之地。我在天主教堂安下身來以后,便開始想家里的親人,他們都不知道怎樣了。十幾年來我杳無音信,我不知道老伴和孩子是否還在等我回去,不知道自己的老爹老娘是否還健在,不知道兒子的死活,他們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牽掛?
那時海峽兩岸的關系仍然沒有什么松動。盡管祖國大陸這邊在1979 年便發(fā)布了《告臺灣同胞書》,歡迎臺灣同胞返鄉(xiāng)探親訪友,骨肉團聚??膳_灣當局仍是一副不妥協的姿態(tài),要在那個時候回大陸,不僅要冒坐牢的危險,而且,走了就不可能再回去。我當時已橫下一條心,說什么我也要在我還能走動的時候,回老家去。1987 年元旦剛過,在幾個修女的暗中資助下,我籌齊了回家的路費。我持旅游護照,從臺灣先飛到菲律賓,又從菲律賓飛到香港,再從香港轉道廣州,終于回到了離別將近40 年之久的祖國大陸?!躁愖H貞涗洠ㄎ闯霭妫?/p>
我祖爺爺說的“坐牢的危險”并不夸張。臺灣作家廖信忠在《我們臺灣這些年》里用“白色恐怖”形容當時臺灣的政治氛圍:“這個詞對于臺灣的意義,大部分就是指國民黨自統(tǒng)治臺灣以來對異議分子或嫌疑者的肅清及迫害。臺灣人民長期處在這種環(huán)境里,有話不敢說,有意見不敢表達?!绷涡胖疫€提到這種政治高壓對下一代的滲透:“蔣中正的影響力一直到20 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都還存在,在我小學時都還要背《蔣公遺囑》,音樂課也要學唱《蔣公紀念歌》。而每次老師一提到蔣介石,大家都要正坐或立正一下表示尊敬?!?979 年1 月1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稱人民解放軍停止對金門炮擊,希望實現通航通郵。1981 年,臺灣《時報周刊》、臺北《展望》雜志社就“中國統(tǒng)一”主題舉辦專題座談會。1982 年6 月,由蔣經國之子蔣孝武任社長的臺灣《自由中國之聲》雜志發(fā)表專論,主張中國和平統(tǒng)一分“三個階段”進行。
后來,美籍華人陳香梅談到了這段歷史。她在2004 年8 月21 日答新華社記者問時,披露臺灣老兵回鄉(xiāng)探親問題由鄧小平率先提出。她說,20 世紀80 年代初,鄧小平向她提議,可以先讓在臺灣的老兵回家探親,說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婆孩子。于是,陳女士就去臺灣,向臺灣政府轉達了這層意思。我祖爺爺回鄉(xiāng)的第二年10 月,臺灣當局就允許臺灣老兵回鄉(xiāng)探親。有從臺灣回來的老兵見到我祖爺爺,都替我祖爺爺惋惜,說:祝三,你怎么不再等等,現在回大陸探親,還會帶著“餉銀”回來,有了這個錢,下半輩子就不用再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