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大了,所有的活動都得配合他們的時間表。女兒姚姚放假回臺灣,年前就得回學(xué)校,我們姚、任兩個家族,三代二十人加上姚姚的美國同學(xué)柏康共二十一人,提前于尾牙這天在我家吃了一頓熱熱鬧鬧的團圓飯。催生這頓聚餐的,就是姚姚。
我們兩家結(jié)親二十多年,常有各種親族聚會,全員到齊吃團圓飯可是破題第一遭。大概也只有姚家這個長孫女請得動三代人挪出時間同聚一堂。為了應(yīng)景,我準備了四十二個紅包,里面裝著巧克力金幣及一句對聯(lián),上聯(lián)的紅包放在茶盤里,下聯(lián)的紅包分別放在餐桌的二十一個位子上,每人入座前先拿茶盤里的紅包,再去餐桌找下聯(lián),找到即是自己的位子。這找位子的過程很有趣,立即把聚餐的氣氛炒熱了。柏康不會中文,他的對聯(lián)最簡單:“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其他的對聯(lián)則都是具有深意的吉祥話:“鼠去牛來辭舊歲,龍飛鳳舞慶新春”;“喜看大地鶯歌燕舞,笑迎農(nóng)家馬壯牛歡”;“尋常無異味,鮮潔即家珍”;“紫米川鹽樣樣不少,甜香酸辣味味俱全”……?
這么多人聚餐,我們并沒有叫餐廳外燴;除了我公公的日式紅豆麻買現(xiàn)成,其他端上桌的餐點都是各人在自家廚房精心做好的。任家?guī)硪伺d砂鍋,上海式梅干菜扣肉,砂鍋魚頭,獅子頭,紅豆松糕,烏魚子,紅燒蹄膀;姚家?guī)砜图沂矫犯刹丝廴?,素什錦,清炒時蔬,冷盤,潤餅,車輪,臺式咸年糕,鹵肉飯。仁喜燒他的招牌西班牙海鮮飯,我做南京糯米團子與佛跳墻。我家三個孩子做了南瓜濃湯,臺灣甜年糕,炒條及胡蘿卜蛋糕。柏康則做意大利千層面。加上各房帶來的日本清酒,葡萄酒,陳紹,梅子酒,吃的喝的近三十樣。我公公說著日語,我母親說著吳儂軟語,孩子們說他們的英文國語,我們中間這一代則一口標準國語。東方與西方,外省和本省,三代人“混”得好盡興!
聚餐之前,我特別把剛在電腦里完成的家族樹列印了一張貼在餐廳墻上,樹上共有兩家八代三百二十一個人名,趁機讓孩子們了解親族的生命源起與各人的成長密碼,并增補遺漏之處。這可愛的家族樹,在電腦里可放入個人簡介、照片、通訊資料,還可加上各人想跟家人說的話、生活近況、工作成果或作品,讓家族成員不管在何處都能上網(wǎng)點進去分享。仁祿將把這棵家族樹放到他的博客,讓所有親人隨時增補,相信它會不斷長大,枝葉越來越茂密。
以前過年,我們家和姚、任兩家的長輩總是分開吃團圓飯的。我公公姚望林先生祖籍福建漳州,出生于桃園,今年八十三歲,是來臺第六代。一九二六年他出生時是日本國民,八歲入公學(xué)校接受日本初等教育六年,再讀高等科兩年,然后考入臺北商工專修學(xué)校,畢業(yè)后考入臺灣銀行總行營業(yè)部工作。他青年時代經(jīng)歷了太平洋戰(zhàn)爭,并曾被日本政府征兵,好不容易抗戰(zhàn)勝利回歸為“中國籍”,卻又于一九四七年親歷“二·二八事件”的打擊。但他從不激進,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以微薄的薪水成就四個孩子的高等教育,讓他們在極度自信自在的環(huán)境成長,追尋各自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