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二十七)恭帝(二十八)北魏崔浩薦寇謙之(論)(二十九)玄高禪師被譖(三十)齊著作魏收佛老志第八卷(一)宋文帝(二)神僧杯渡(三)求那跋陀羅入朝(四)帝幸大莊嚴寺(五)謝靈運伏誅(六)求那跋摩三藏(七)蕭京尹請制建寺像(八)帝幸曲水(九)惠琳叛教獲報(論)(十)詔法瑗主天保寺(十一)浩譖太子及僧玄高(十二)魏寇謙之修張魯術(十三)魏武詔誅天下沙門(十四)魏武受箓建靚輪宮(十五)魏崔皓伏誅(論)(十六)沙門曇始至魏救法(十七)魏又下詔復釋(十八)武帝(十九)二十七祖般若多羅(二十)詔求那跋陀羅(二十一)詔道猷為新安法主(二十二)中興寺寶亮法師(二十三)羌人高阇反累釋(二十四)右司陳僧拜俗(二十五)朱靈期遇圣僧(二十六)姚興欽重僧導(二十七)廢帝(二十八)疏勒王送佛衣(二十九)明帝(三十)寶志大士(三十一)康居邵碩公(三十二)詔僧瑾為僧正(三十三)魏史釋老志(三十四)齊太祖(三十五)帝幸僧遠所居(三十六)武帝(三十七)敕法獻為僧主(三十八)玄暢首述華嚴疏(論)(三十九)寶志獄中顯化(四十)曇超為龍說法(四十一)顧歡夷夏論(四十二)司徒袁粲駁夷夏論(四十三)孟景翼正一論(四十四)張融作門律辟之(論)(四十五)魏詔度僧尼(四十六)東昏侯(四十七)陳顯明造步虛經(jīng)(四十八)和帝(四十九)僧伽跋陀羅律藏第九卷(一)梁武帝(二)陶弘景造太清經(jīng)(三)詔志公任便宣化(四)郗氏夫人求懺(五)帝舍邪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