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訪波普

這個時代的無知與傲慢:索羅斯給開放社會的建言 作者:(美)喬治·索羅斯


這里概述的以及附錄中詳解的理念框架是我《意識的負擔》的一部分,這部手稿完成于1963年。我從紐約將手稿寄給了我的前任導師——卡爾·波普。當時,我正在紐約擔任外國股票專家。手稿獲得了波普的熱切認可,這也促使我下定決心回倫敦拜訪波普。我在約定的時間趕到,正好幾個研究生也正在等待波普。他們打量著我,仿佛我是不受歡迎的入侵者。我在走廊里碰巧看到波普從電梯里出來,便上前作了自我介紹,但很明顯他已經(jīng)記不起我是誰了。當他終于將我和手稿聯(lián)系起來時,他說道:“我很失望,就此我可以向你解釋一下原因——我原以為自己成功地和美國人交流了有關專制獨裁的思想,沒想到你竟然是匈牙利人,你曾經(jīng)親身體驗過極權統(tǒng)治?!北M管如此,他仍舊那么和藹可親,令人鼓舞。

我繼續(xù)修改手稿以回應波普對我的鼓勵,但我始終無法解決這些模型本身所蘊涵的歧義:它們是永恒有效的,還是說它們只是理想化的歷史情境?我在哲學的抽象概念里迷失了方向。于是,我決心放棄,并一心一意地開始賺錢。我也因此逐步構建出了繁榮—蕭條模式,該模式最終成了我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的主題。

我在金融市場中大展拳腳,成績斐然,但這大大出乎我的預期。當我即將迎來我50歲生日時,我的對沖基金的規(guī)模即將到達10億美元,這時我開始思考我要用我賺的這些錢來做點什么。那時候我的個人財產(chǎn)大約為3億美元,這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我苦思良久自己真正關心的是什么,這個問題又將我?guī)Щ氐介_放社會和封閉社會的框架中來。于是我設立了開放社會基金會并對其目標作了如下定義:打開封閉社會的大門,使開放社會變得更加切實可行,發(fā)揚批判性思維模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