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民國以后,楊度一直還做著"帝師"的夢。熊希齡組織名流內(nèi)閣,請他就 任教育總長,他竟以"幫忙不幫閑"為由推辭不就,一口拒絕。此后,他組織憲法 研究會,出任參政院參政,并慫恿王闿運先生來京擔(dān)任國史館館長,后來,王闿運 南歸,楊度遂以副館長代理館長之事。1915 年,楊度寫了《君憲救國論》一文,拿給梁啟超看,被梁啟超一通好罵。李肖聃對此事有很生動的記載,他說:
帝制議興,楊著《君憲救國論》,議戴袁世凱為皇帝,持以告梁,謂 君若反對帝制,勢必出亡,使國受損,于事無補。梁言吾于亡命有經(jīng)驗, 遜詞拒之,楊乃拂衣而去。梁旋作書致楊云 :"政見雖殊,交情不改。昔 賢芳躅,吾豈敢忘?"著文論國體問題凡數(shù)千言,登之上?!吨腥A雜志》。 復(fù)走云南,贊蔡鍔起兵討袁。袁敗,梁請懲罪魁,梁、楊交情始裂。及梁 疾病,楊思往候與訣,所親尼而止。(《星廬筆記》,5 頁)
關(guān)于這件事,梁啟超的記述略有不同。他在《國體戰(zhàn)爭躬歷談》中寫道,楊度 秉承袁世凱之意,與孫毓筠、胡瑛、李燮和、劉師培、嚴復(fù)發(fā)起組織籌安會,自任 理事長,為袁鼓吹帝制。梁啟超作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文章寫成以后,尚未發(fā)表,袁世凱已有所聞,他托人以二十萬現(xiàn)大洋收買梁啟超的這篇文章,梁啟超 婉言謝之,并且將文章抄錄一份寄給袁世凱,"未幾袁復(fù)遣人來以危詞脅喝,謂 : 君亡命已十余年,此種況味亦既飽嘗,何必更自苦?余笑曰 :余誠老于亡命之經(jīng)驗 家也。余寧樂此,不愿茍活于此濁惡空氣中也"(《梁啟超年譜長編》,725 頁)。
不過,李肖聃也不是外人,他與楊度是老鄉(xiāng),世居湖南長沙縣,光緒三十年(1904 年)留學(xué)日本,辛亥年 (1911 年 ) 歸國。1913 年,梁啟超任司法部部長,請李肖聃 擔(dān)任秘書,他有時還為梁啟超代筆。他的大女兒李淑一,與毛澤東多有交往,毛有《答李淑一》一詞,膾炙人口。所以,他對梁啟超和楊度的看法,應(yīng)該說,大體不錯 :
楊以文章自負,謂此事不外說理、論事、言情,說理之文,吾不如雷 道亨 ;言情之作,吾不如梁卓如 ;至于論事,則挾賈、晁廉悍之氣,驅(qū)蘇、 王明辨之詞,吾于諸賢,未能多讓。故楊之挽梁云:"人皆欲殺,我獨憐才。" 猶以文言也。然梁自謝政以后,往來南北,多所著書。雖未能精思極意, 上掩古人,然閎才通識,海內(nèi)同稱,其九牧大名,非虛致也。楊自中年不好讀書,晚年欲修國史,《失地》一篇,已十余萬言。又遁情禪悅,以自消遣。 卒以飲醇近婦,自隕其生。蓋楊之才氣,較大于梁 ;而梁之博覽古今,非 楊所及也。吾以文字獲事二公。于梁有挽詞,而楊為作家傳。(《星廬筆記》,5 ~ 6 頁)
章太炎談到袁世凱洪憲帝制的失敗,認為關(guān)鍵在于"三個人反對三個人",其中首先就是梁啟超反對楊度。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發(fā)布懲辦通緝帝制禍首令,楊度列 第一名。袁世凱死后,楊度心灰意冷,遁入空門,在天津、青島租界閉門學(xué)佛,在出世、超脫的佛學(xué)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過去,并以"虎禪師"之名寫了不少論佛 的雜文和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