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贏不過女人
馬克八歲的時候,他爸爸不再因公出差了。小馬克很興奮,這下他終于有更多的時間跟爸爸待在一起了。既然不出差了,那爸爸應(yīng)該每天都在家才對。然而,爸爸雖然不再遠行,卻依然沒有時間陪兒子,馬克因此極度失望和受傷。
他要么就是成天上班不見人影,要么就是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里。我覺得他大概每天都要在房間里休一次長假吧。媽媽會找些事跟他吵架,但他不是從來不回嘴,而是直接上樓進房間待著。有時候他一待就是一整晚。不管她怎么念叨或者指責(zé)他,他的反應(yīng)就是不跟任何人說話。
一跟妻子有沖突就走開,馬克父親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向他兒子傳達一種信息:如果女人占了上風(fēng),男人是對抗不過她們的。
我這里說的并不是天生內(nèi)向溫柔的男性,也不是說,輕聲細語、不善言談的男人就都跟伴侶保持冰冷的關(guān)系。實際上,很多內(nèi)向的男性有自己獨到的交流手段,只要他們的戀人接受,完全可以無話不談。我說的被動軟弱是一種陰冷躲避的人格,他不跟家人有任何交流,也就可以避開任何家庭事務(wù)和爭吵、責(zé)任、選擇。他就像游離在整個家庭之外的人一樣,只做自己認(rèn)可的那一部分工作,至于自己不喜歡的,他干脆就躲開。
有人會把這種躲避理解成大度的退讓或者是男性的容忍,實際上,這種行為遠沒到這么偉大的地步,甚至說不上是良性的、健康的。就像我們說的,冷暴力也是暴力,消極進攻也是進攻。消極的父親并不是內(nèi)心平和的,相反,他痛恨自己的伴侶,他的沉默不言、躲避退讓是他懲罰伴侶甚至全家人的一種方式而已。這種手段非常精明,一方面保護了躲避者的名譽,另一方面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家人。然而在外人看來,所有的錯都是消極者的伴侶犯下的。消極者通過拒絕溝通來挫敗、傷害、羞辱那個企圖通過溝通將事情變好的對方。
男孩的那個總是要控制別人的媽媽自然會希望孩子的父親能找到跟自己和睦相處、親密溝通的方式。但是消極的父親才不會這么做,他不愿意面對自己強勢的妻子,也不愿意履行教孩子如何長大的作為父親的責(zé)任。他的逃避不僅讓孩子的成長有了缺失,還會讓伴侶的控制欲在孩子的眼睛里顯得更加可怕。孩子會想:“你看,我爸爸都受不了我媽,他什么都不敢說,不能說。你還能指望我怎么樣?我只能聽我媽安排啦!”
本來就對挫折無能為力、缺乏獨立精神的孩子,有了上述的理由之后,自然會帶著病態(tài)的依賴感進入成年的親密關(guān)系中。對于馬克和本來說,不管是誰對他們顯示力量,他們都會覺得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脅,可能會被別人控制。小時候的感覺涌上心頭,他們怕極了再被另一個女人挾持,于是,他們用盡所有辦法不讓這種情況發(fā)生。
人們聽到一個男人有一個控制型的媽之后,都猜想,他長大后一定會找個跟自己媽媽正好相反的柔弱女性來發(fā)展親密關(guān)系。因為,他自己的媽媽很可怕,他應(yīng)該避免跟這類人打交道才對啊。實際上,大家都想錯了。這類男人會找一個跟自己媽媽同樣強勢的女性,然后在建立關(guān)系后,逐步地剝奪她們身上的能量,讓她們屈服、依賴于自己。他是在試圖重寫童年的那段歷史,如果他可以控制一個強大的女人,那么他就證明了自己比父親強。他認(rèn)為自己在這場比賽中獲勝了,他爸爸曾經(jīng)都不敢參加比賽,所以,他很驕傲。悲哀的是,這種努力必然是徒勞的,而且這場比賽只能是兩敗俱傷。
消極父親與控制型母親,暴君父親與受害者母親,這兩種組合是我在深入接觸恨女型男后最常見的家庭成長模式。然而它們并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類型的父母可能給孩子以極不健康的影響,使他在長大后對女性產(chǎn)生深刻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