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總統(tǒng)之路的奠基人
神權政治會引發(fā)真正的瘋狂,一個人會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高于個人的更偉大的利益:為民族、為黨、為歷史潮流、為無產(chǎn)階級、為窮人,等等。這些借口能赦免他的罪惡,于是他便可以肆無忌憚地為了他們的利益做任何事。
--勞埃德·布林斯力(Lloyd Billingsley),《反叛的宗教之子》
(譯者注:勞埃德·布林斯力(1949-),美國學者、作家,公共政策研究員)
“我代我的牧師耶利米·賴特(Jeremiah Wright)向大家問好?!?/p>
很長一段時間里,這是巴拉克·奧巴馬在全國各地黑人教會演講的開場白。在他當選國會參議員并向總統(tǒng)進軍時,他講話的風格都很像耶利米·賴特。他演講時已沒有大學教師的風格,而是像賴特一樣抑揚頓挫--使用日常語言、句子之間充分停頓、引導聽眾喊口號并自我陶醉的修辭技巧。(在2008總統(tǒng)選舉中,奧巴馬的這種演說技巧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奧巴馬是在1991年,他30歲的時候和米歇爾·羅賓遜(Michelle Robinson)結的婚,從他成人以后到結婚以前,對他最有影響的人就是耶利米·賴特。他和賴特保持著長期而深厚的感情,遠遠超出媒體報道的程度。在他參加賴特三一聯(lián)合教會的集會之前他們就認識了,而賴特在集會上關于黑人解放神學的布道總是能在黑人聽眾中激發(fā)受害者心態(tài)。
耶利米·賴特和三一教會在2008總統(tǒng)選舉中引起了注意,當時大部分美國白人根本沒聽說過黑人解放神學。紐約市國王學院的神學副教授安東尼·B·布萊德利(Anthony B. Bradley)表示,黑人解放神學強調(diào)“美國黑人過去和未來都是白人壓迫的受害者。依據(jù)是盡管40年前就有了民權法案(譯者注:美國于1964年頒布了《民權法案》,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并反對歧視少數(shù)族裔),今天黑人的狀況還是沒有根本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