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漢族以外的諸族(3)

白話本國史(精裝插圖本) 作者:呂思勉


第二節(jié)  東胡

太史公把古代的戎狄算做一族,并不能算他錯;然而把東胡和匈奴混在一起,實在是弄錯了的,為什么呢?因為東胡之后為“烏桓”、“鮮卑”,烏桓、鮮卑和匈奴,確非同族。

《后漢書》、《三國志》都說:烏桓、鮮卑是東胡之后,東胡為匈奴所破,遺族分保此二山,因名焉。后人因把東胡兩個字,當作這一族的本名,烏桓鮮卑,當作后起之名;因而有說東胡就是通古斯Tongus的譯音的,依我看起來,卻實在不然。為什么呢?據(jù)《希臘羅馬古史》,“里海以西,黑海以北,古代即有‘辛卑爾族’居之;……故今黑海北境,有辛卑爾古城;黑海峽口,初名辛卑峽;而今俄人名烏拉嶺一帶曰西悉畢爾”。《元史譯文證補》?!侗笔贰の菏兰o》述鮮卑二字的由來,也說“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東西相去數(shù)千里,不謀而合??梢娝^鮮卑,不是“部族以山名”,實在是“山以部族名”的。所以鮮卑部落,分布極廣,而烏桓一部,從魏武帝柳城一捷后,就不復見于史,《新唐書》所載,乃一極小部落??梢姷悯r卑二字,實在是此族的本名。《史記索隱》引服虔“東胡,在匈奴之東,故曰東胡”?!逗鬂h書·烏桓傳》“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端麟[》引《續(xù)漢書》:“桓以之名,烏號為姓?!边@么說,東胡二字,是中國人因他居近匈奴,“貤匈奴之名以名之”。好比后世稱菲律賓為小呂宋。烏桓二字,是大人健者之名,是一個分部的名稱。

這一族在古代,謂之山戎。據(jù)《史記·匈奴列傳》,紀元前二六一七年,“山戎越燕而伐齊,齊僖公與戰(zhàn)于齊郊。其后四十四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齊,齊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后燕有賢將秦開,為質于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東胡,東胡卻千余里”。這一族的根據(jù)地,似乎就是燕所開的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為什么呢?因為后來漢武招致烏桓,助防匈奴,所居的也是這五郡塞外;可見得所謂“卻千余里”者,就是棄這五郡之地。有人說鮮卑就是《禹貢》析支的轉音(《大戴禮》鮮支渠搜,《史記·五帝本紀》作斯支渠廋)。這話似乎附會,我卻以為頗為有理。為什么呢?如此說,則鮮卑氐羌,古代居地相近,而據(jù)《后漢書》所載,烏桓、鮮卑和羌人風俗極其相類。羌俗“氏族無常,或以父名母姓為種號”,可見母有姓而父無姓,烏桓亦“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又“怒則殺其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無相仇報故也”。烏桓“妻后母,報寡嫂”,羌亦“父沒則妻后母,兄亡則納嫠嫂”,烏桓“俗貴兵死”,羌亦“以戰(zhàn)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蔀楣糯浲又C。這一族,連亞洲的西北方和北方都有,在古代,似乎也是從中亞高原,分散出去的?!稘h書·地理志》:朔方郡有渠搜縣。蔣廷錫說就是《禹貢》上的渠搜后世望東北遷徙的《尚書地理今釋》這一說,假定為確。則析支也可從如今的青海,遷徙到山陜北邊。再看下一節(jié)貉族遷徙的事實,則析支從山陜北邊再遷徙到燕北而為鮮卑,也不足怪的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