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悵望山河》昆明湖與西湖:城市的另類水源地的樣本(2)

悵望山河 作者:朱幼棣


清風湖水,游人如織。在水和人之間,仿佛只有時間。昆明湖歷史上曾有的功能,人們已經記不清了,但我們有必要重提。作為一座平原水庫,昆明湖兼有蓄泄西山洪水、保護北京城不受洪水威脅的基本功能;并利用湖床高水位的地形,修挖昆明湖和東北清河之間的水渠。如遇暴雨天氣,來水量大,昆明湖可開啟閘門,向清河泄洪。這樣,洪水可通過清河繞過北京城區(qū),直接流入北運河、海河,泄洪入海。

寫這一節(jié)的時候,我再次去了頤和園和昆明湖。暮春四月,鶯飛草長,雜花生樹。我在長堤上徘徊沉思,登上了萬壽山,望流云疾駛。從高處俯瞰這個明鏡似的湖泊,眼前豁然開朗。我想,中國古代,即使科技落后,這樣多功能的城市水庫或者水利工程也應該不止一處。

與北京昆明湖相仿,兼有城市供水、灌溉、濟運、水產和風景游覽等綜合效益的城市水庫,杭州西湖應該算一個,而且歷史更為悠久,至今生機勃勃,讓人徘徊流連。

--用不著感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白堤和蘇堤,已經見證了什么是真正的政績工程和民心工程,什么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利用。時間如流水,白居易和蘇東坡們已經足夠幸運--這已與政府官員、專家、詩人或者文人無關了。

杭州西湖,又名錢塘湖,原是古海灣淤積形成的瀉湖。

杭州城建在杭州灣北面淤積而成的陸地上,地下水味咸苦,不宜飲用。若遇錢塘江高潮位,雨水排不出去,杭州城內積水成災,有的街巷院落水深及膝。

唐代宗(公元763-779年) 時,刺史李泌在杭州城內開挖六井,引西湖淡水入井,供居民飲用,這些水井大概是蓄水池。唐穆宗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刺史白居易主持修湖筑堤,建水閘,修渠道、管道和溢洪道,增加了西湖的蓄水量,完善了供水和防洪工程,形成了人工水庫。以江南運河為灌溉干渠,與下游一些湖泊水閘聯(lián)合使用,灌溉錢塘(今杭州市)、鹽官(今海寧縣)一帶土地千余頃,并制定了嚴密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五代和北宋,杭州太守們對西湖進行了多次整治,其中以蘇軾主持的治理最為著名。這次治理,擴大了西湖綜合利用的效益,改善了對運河的供水。除西湖水源外,還利用沉沙的辦法處理錢塘江水作為運河的補充水源。水上交通發(fā)達,蘇軾經常乘船去衙門辦公。

南宋時期,杭州成為都城。城區(qū)人口已超過50萬,居民用水仍取于西湖,有專門沉沙與凈化水的設施。當時城內河渠,既作為運河的輸水線路,又是京杭運河向城內的延伸。元代以后,西湖多次修治,其中以明代楊孟瑛主持的一次成效最為顯著。

由于泥沙淤積,陸地繼續(xù)向大海推進,杭州城的地下水質逐漸淡化,西湖向城內供水作用逐漸減小。20世紀80年代,引錢塘江水作為西湖和城內河道水源,湖面又有所擴大。

西湖秀麗的風光、園林建筑和人文景觀,使杭州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