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悵望山河》江與湖:長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漸變與突變(2)

悵望山河 作者:朱幼棣


到2011年6月20日,與洞庭湖、鄱陽湖相通的江城陵磯和湖口水位,分別達到了28.39米和16.91米,比干旱最嚴重的5月15日分別上升了6.13米和8.09米。

這種似乎罕見的長江中下游大面積春旱和“旱澇急轉”現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媒體和有關部門、學界、專家、群眾間引發(fā)了一場激烈的討論。

面對種種異象和“極端天氣”,一些人壟斷了幾乎所有相關信息,闡釋災害和科學的話語權,占領了輿論的灘頭,并斷言,長江中下游任何災變與三峽大壩均毫無關系。由于表達太偏激、結論太絕對,似乎粘膩著太多的個人或集團的利益好惡--因此很難消除地方與部門、民眾與水電企業(yè)之間的隔閡,彼此互不信服也互不信任。由于信息不透明,群眾只能懵懵懂懂地猜疑、聯想和推測,顯得“無知”與“愚昧”。

現象和本質的兩側,民間無法進行客觀深入的認知,接近真實和真理。

重大工程往往與政績、政治與經濟攪混在一起。

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今天,拒絕誘惑的嚴謹學術,公正客觀的科學評價幾乎不存在--因而,它們某一天被糾正、顛覆的可能也永遠存在。幾十年來中國建設起起落落,曲曲折折,其中許多事例、許多工程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即使對多數人“再明白不過的啟示”,對另一些人來說,也不可能啟迪任何心智,哪怕接受經驗教訓--因為腦袋很可能是由“屁股”決定的。

肯定與贊美不一定都可疑,就像盲從輕信未必是優(yōu)秀的品質一樣。社會行業(yè)和職業(yè)間缺乏共識和公認,信息又不那么透明,爭論仍在繼續(xù)。有不同的聲音是正常的。對三峽水庫的發(fā)電等“綜合效益”的偉大意義,這幾年大力宣傳,家喻戶曉,認識已經“相當充分”。反之,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畢竟進入了信息時代,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不容懷疑,輿論一律幾乎是不可能的,也不合民主科學發(fā)展的進程?,F在可以看到的主要觀點,大致有以下幾種:

——凡是大面積重大的氣象災害,都是因為大氣環(huán)流異常造成的。長江中下游大旱與三峽水庫無關?!皯撨€三峽水庫以清白?!?/p>

——“長江中下游旱澇急轉不能完全歸罪于自然?!敝袊茖W院東南資源與環(huán)境綜合研究中心主任佘之祥的觀點有一定的代表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