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
Chocolat
一般認為,巧克力一詞源于墨西哥:choco意為聲音,atle意為水,因為墨西哥人發(fā)現(xiàn)把巧克力放進水里攪動會泛起泡沫。看起來,新大陸的女性對巧克力的酷愛幾近瘋狂,有報道說,她們不僅在家里成天巧克力不離口,有時甚至上教堂都在吃。如此耽于口腹之欲,惹來了聽她們告解的神父的斥責,但是到頭來神父也不得不辭職了。他們發(fā)現(xiàn)辭職對他們自己未嘗不是好事,因為女士們挺慷慨,時不時地會奉上一杯請他們品嘗,而他們又不便拒絕。最終,虔誠的埃斯科瓦神父——此人的哲學觀跟人生觀同樣淡漠——正式宣布,兌水的巧克力并不違背禁食的戒條,還引用了著名的格言:酒肉穿腸過,上帝在心中。
巧克力于16世紀末引入西班牙,迅速普及開來。女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僧侶們,對這種全新的、香氣撲鼻的飲品趨之若鶩,巧克力很快就成了時尚之物。這種情況延續(xù)至今。在今日的西班牙,當客人需要來點兒醒腦提神的飲料,主人能送上巧克力被認為是很有品位的事。但凡有點面子的家庭莫不如此。
路易十三的皇后、西班牙公主“奧地利的安妮”翻山越嶺,率先把巧克力帶到了法國,一些法國僧侶的西班牙兄弟也給他們捎來樣品請他們品嘗,從而使巧克力迅速風靡全國。攝政王朝初期,它比同樣是剛剛引進的咖啡還要流行。人們認為咖啡只是一種休閑飲料罷了,喝它只是出于好奇,而巧克力則是既有益健康又好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