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城唐軍的防守十分吃力,可是頡利可汗的心情也不輕松。在突厥人的猛攻之下,馬邑仍然在高滿政的手中,而劉世讓的軍隊在一旁虎視眈眈,頡利可汗不能不憂慮,騎虎難下啊。頡利可汗暴露出他性格中的一個弱點(diǎn):缺乏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在順境時他目空一切,而遇挫折時,則容易心灰意冷、半途而廢。這個性格弱點(diǎn),以后我們還將多次看到。
進(jìn)攻受挫之后,頡利可汗又想與李唐政權(quán)修好和親,他派出使者入長安,拜見皇帝李淵。李淵明確地告訴突厥使者:“只有頡利可汗先撤軍,才會考慮和親事宜。”
頡利可汗本想體面地退出戰(zhàn)爭,但義成公主極力反對,堅決主張打下馬邑。
義成公主是前隋帝國的公主,因為這個身份,她對取代大隋政權(quán)的李淵實有大仇恨。由于突厥的習(xí)俗,她先后嫁給四任可汗,在突厥有很高的地位,她的意見,頡利可汗不好反對。怎么辦呢?要奪取馬邑,先要挫敗唐朝大將劉世讓的援兵。劉世讓雖然躲在崞城按兵不動,但他畢竟是一員虎將,對突厥側(cè)翼的威脅非常大。
頡利可汗決定使用成本最低廉的策略:反間計。
突厥使者再次抵長安,假裝欲與唐政府談判,故意在不經(jīng)意間給唐朝一方透露這樣的消息:劉世讓之所以按兵不動,乃是因為他與頡利可汗之間有秘密往來。弦外之音,暗示劉世讓將造反。
聰明一世的李淵居然沒有識破突厥人的詭計,他也很納悶,為什么向來勇猛善戰(zhàn)的劉世讓會按兵不前呢?皇帝的通病,老想著部下會造反,而且事實上這些年來,部將造反的事情也太多了。聽突厥使者這么一說,李淵越發(fā)覺得劉世讓的形跡可疑,殺心頓起。
昨天還是皇帝眼中的一員勇將,今天卻被視為叛徒,伴君如伴虎啊。
劉世讓也許是被突厥人的強(qiáng)大陣容所震懾,也可能是想等待突厥軍隊筋疲力盡時,再對其發(fā)起致命的一擊。但是劉世讓沒有機(jī)會證明自己的清白,中了反間計的李淵在震怒之下,召回劉世讓,并處以死刑。
劉世讓被冤殺之后,頡利可汗喘了一口大氣。為了迅速攻破馬邑,頡利可汗召來燕王高開道。高開道是突厥人扶植的另一位軍閥,這個人有些本事,他精于器械,特別是攻城器械的制造。應(yīng)頡利可汗之約,高開道率領(lǐng)一支特種部隊趕赴馬邑,為頡利可汗提供各種各樣的攻城武器。
在高開道的援助下,突厥人如虎添翼,攻勢更加兇猛。
對于高滿政堅守孤城所表現(xiàn)出的軍事才華與意志力,頡利可汗很欽佩,一股惜才之心油然而生,他派人進(jìn)城以高官厚祿利誘高滿政,結(jié)果突厥的來使遭到高滿政的劈頭痛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