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搞定阿史那都支之后,裴行儉下一個目標就是西突厥另一位大首領李遮匐。
裴行儉派出一支輕騎兵,日夜兼程,準備對李遮匐發(fā)起閃擊。行至半路時,遇上了阿史那都支派往李遮匐處的一個使者,還有一位李遮匐的使者陪同,這兩名使者被扣押下來,送到裴行儉處。裴行檢將李遮匐的使者釋放,并讓他轉(zhuǎn)告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經(jīng)被擒,抵抗只是徒然,識相的就早點投降。
李遮匐原本勢力就比較弱小,現(xiàn)在連阿史那都支都束手就擒,他心中更加惶恐,走投無路,算了,也放下武器,向裴行儉投降了。真的是兵不血刃!
裴行儉以自己的大智大勇,一舉解決西突厥的問題,雖然說多多少少有幾分運氣,但運氣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裴行儉的英雄之舉,再次印證了孫子不朽的名言:“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p>
裴行儉的冒險,使他完成了原定的計劃,至于那波斯國王泥洹師的歸國之路,他也不再護送了,由其自行歸國。他將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兩人押回京師,其余部落酋長,則由王方翼帶往碎葉城。裴行儉回國了,善后之事由王方翼負責。
王方翼的重任,是將碎葉城建成為大唐帝國在中亞的堅強堡壘。裴行儉確實沒有看走眼,王方翼的才能與責任感,使得碎葉城煥然一新,整個浩大的重修工程,僅僅用了五十天,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重修之后的碎葉城在東南西北四面共有十二道城門,根據(jù)史書所記,這些城門“皆屈曲作隱伏出沒之狀”,這種形狀,莫非是參考了伊斯蘭的風格?城建成后,西域各國爭先前來參觀,并且獻上地方特產(chǎn)。
雖然裴行儉計擒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復奪西突厥,然而此時北方局勢卻發(fā)生重大的變化,北突厥掀起規(guī)模浩大的復國運動(后文詳之),這次龐大的運動同時影響到西突厥,在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時,西突厥的首領阿史那車薄率部起事,大唐帝國的安西都護府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阿史那車薄是繼阿史那都支后的西突厥首領,自從裴行儉計取西突厥之后,阿史那車薄表現(xiàn)得中規(guī)中矩,但是北突厥復國運動的浪潮波及了西突厥。682年,阿史那車薄發(fā)兵攻打弓月城,西突厥的形勢陡然緊張起來。
安西都護王方翼反應迅速,立即調(diào)兵遣將,前往增援弓月城,在伊麗水(今伊犁河)與阿史那車薄的西突厥軍相遇。王方翼作為地方大吏,不僅治理有方,而且也能帶兵打仗,這一仗下來,阿史那車薄大敗,西突厥軍陣亡一千余人。
阿史那車薄撤退,弓月城轉(zhuǎn)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