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馬屁與手抽筋
一
按照中國古代文人罵人不帶臟字的邏輯,捧人和貶人的最高境界都是用最文雅的詞讓聽者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毫無疑問,“拍馬屁”這三個字簡直太粗俗了,它以前的名字應(yīng)該叫“阿諛奉承”。
利益是“拍馬屁”的生存土壤,沒有好處誰也懶得費那口舌,因此,“拍馬屁”文化應(yīng)該是伴隨著原始社會的消亡而產(chǎn)生的。
“拍馬屁”有兩種形式,一種體現(xiàn)在言語上,另一種則付諸實踐。前者成本相對低廉,但效果通常沒有后者顯著。就好比你無論怎么夸一個女的漂亮,也不如送她一枚鉆戒能讓其高興。
平心而論,“阿諛奉承”如果控制在一個度,是能夠增進(jìn)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會注意這點,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他們更相信回報的多寡與無恥的程度成正比。
二
《莊子?雜篇?列御寇》記載:“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這個故事講的是“拍馬屁”的最高層次——吮癰舐痔。秦王患有癰瘡,不吃藥做手術(shù),而是為了圖爽快讓人用口舌去舔舐。秦王并沒有強制讓誰去做,他用的是獎賞的方式來吸引大家。
被人用濕漉漉的舌頭在身上舔來舔去想必也沒有多舒服,秦王知道這點,但他還是讓人這么做。他不是醫(yī)病,主要是為了滿足他的精神上的尊榮。古往今來,臣子諂媚主子不光是利益的驅(qū)使,這與主子有意無意的鼓勵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