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遺憾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范蠡的前兩個建議是在為第三個計策做鋪墊。第三個計策概而言之是等到勾踐回國后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長遠計劃來增加越國的實力。“生聚”是多生孩子廣種樹,聚集人力物力;“教訓”的意思不是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經(jīng)驗,而是指教育和訓練自己的子民。好一個漫長的計劃啊,有時候我真懷疑范蠡是在背后勸勾踐加強體育鍛煉,爭取把夫差熬死。只要活得比對方長,就算自己贏了。
這里面真的需要超乎尋常的耐性。
這種戰(zhàn)略思想到底是范蠡還是計然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但其中肯定有個繼承關(guān)系。史書記載,計然是晉國流亡貴族,雖然博學多才,但是外表粗陋,不像范蠡是個人見人愛的大帥哥。又因為他品行剛直,酷愛游山涉水,不肯自薦于諸侯,所以盡管才冠當世,卻不為天下人知。從這點我們可以得出,真正的高人并不都像姜子牙那樣有心計,而是需要你去主動出擊、主動挖掘的。
好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越王勾踐在吳國當人質(zhì)期滿歸國后,就及時向計然求教滅吳之法。計然告訴他,首先要做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意思就是知道將要打仗,就應(yīng)該加強戰(zhàn)備;了解人們什么時候使用什么東西,就要懂得商品流通。通俗點說就是要做到市場調(diào)研和預測,從而“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
隨后就是要學會忍。這點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一些論述,但那是“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在范蠡那里的翻版。計然的態(tài)度是不要急躁,靜待時機,然后抓住時機,迅速出擊!只有這樣才是最理智的做法。倘若像莽夫一樣,受辱后掄起板斧要去削人,不但極難成功反而被人笑話。此外,計然還對勾踐指出躬耕隴畝是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要做得太多,多了就成了作秀。勾踐聽了這些話很有感觸,最后這些話都慢慢被范蠡和文種具體用于國家建設(shè)方面了。
上面這些都是計然對國家的建議,深入貫徹好的話能使國富民強。可惜在這個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里很多人對此不太感冒,他們更關(guān)心自己怎樣才能發(fā)財,于是有人就琢磨著怎樣把計然的七策用到企業(yè)發(fā)展中來。如“賤買貴賣,加速周轉(zhuǎn)”,意思是在東西價格低廉時買進,在價格高昂時賣出,并且想辦法使資金像急流一樣快速周轉(zhuǎn)?!傲魉桓?,戶樞不蠹”說的便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