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這樣HOLD住幸福》 第2章 不斷向幸福的源頭注入能量(5)

就這樣HOLD住幸福 作者:木紫


有一段時間,某人大代表曾經提出過農村孩子要不要讀大學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與猶太人的智慧相比,真的是相形見絀。不管做什么,即使回到農村務農,讀大學都是有必要的。因為讀大學是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方法之一。

一個民族對待知識和文化的態(tài)度決定了它的眼界和發(fā)展,猶太民族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與他們把教育看得和宗教一樣神圣的文化態(tài)度密不可分。

教育是一種習得,在教育活動中,要實現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目的。這些做到了,人口素質也就提高了,國家也就強盛了。猶太民族早早認清了這一點,并努力把這些做到最好。他們沒有把目光盯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而是聚焦在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習慣培養(yǎng)上。

當一個猶太小孩上學的時候,他就經常被父母和老師鼓勵提問題。他放學回家之后,他的媽媽就會問他:“鮑比,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題了嗎?提什么問題呢?”小孩子說:“我問老師,為什么魚是用鰓呼吸,不是用鼻子呼吸呢?它的鼻子在哪里呢?我過馬路的時候,為什么紅燈總是亮的?為何瑪麗老師今天穿了一件咖啡色的褲子呢?”

孩子跟媽媽講述這些的時候,媽媽們并不覺得孩子的問題小兒科,而是表揚孩子問得不錯。因為媽媽知道,隨著孩子思維的發(fā)展,他們的問題也會升級的!果不其然,很快,這些孩子的問題就讓人很難回答了,甚至一些專業(yè)的教授也無法回答了!這下,家長們可達到目的了!猶太家長們如此煞費苦心地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就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因為在他們看來,思考是求得知識的開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