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復(fù)活節(jié)早上,我和一隊幾百個人組成的隊伍來到圣墓教堂。穿著深色服裝的俄國人舉著龐大的木頭十字架;巴西人興高采烈地游行,他們祈禱的方式令人想起桑巴舞;非洲人非常激動,他們步行的時候腳好像根本就沒有碰到地面。大主教在游行隊伍前面帶路,他負責(zé)敲教堂的大門。
大門的鑰匙在一個穆斯林手中。據(jù)說基督教內(nèi)部的不同派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究竟誰應(yīng)該拿鑰匙,所以他們最終決定把鑰匙交給一個穆斯林。教堂之內(nèi)是第11站,維亞·多勒羅莎(受難路,耶穌帶著十字架在這條路步行,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他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它屬于天主教;第12站(獻給耶穌的母親圣母瑪利亞,是耶穌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是希臘正統(tǒng)派,裝飾有燈光。耶穌死后所躺的那塊石頭就在這兩站之間。教堂的不同部分由基督教的不同派別管理:亞美尼亞派、天主教派、希臘派等。
幾分鐘過去了,這支游行隊伍一直靜靜地站著。最后,一扇小窗戶打開了,鑰匙被遞出來。有人爬上梯子,打開了教堂的大門。在進入教堂的混亂中,人們都混在一起。突然之間,我們都成了凡人。